高一历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内容摘要:

1934年参加长征,任红三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秘书。 1935年到达陕北后,任共青团中央局组织部副部长、宣传部长、秘书长。 抗战爆发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瓦窑堡一大队政委。 1939年后,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代政治部主任、晋察 2020/12/18 高中历史(卓伟制作) 12 冀军区四纵队政委、三纵队政委、第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川北区委书记、川北行署主任、川北军区政委。 1952年后,任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一书记。 1956年当选为中共中央委。 1962年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 1964年调任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三书记和第二书记。 1975年任中国科学院中共核心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 1977年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组织部长。 1978年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纪委第三书记。 同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宣传部长。 是中共八届、十一届中央委员, 1980年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87年辞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 在同年的中共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 是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和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2020/12/18 高中历史(卓伟制作) 13 “真理”讨论砸枷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似乎是一个早成共识的哲学问题。 然而在 1978年,针对“两个凡是”的僵化教条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对拨乱反正、解放思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所谓“两个凡是”,指的是当时的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教条。 用僵化停滞的眼光看待毛主席的指示,看待毛泽东思想,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 1978年 4月, 《 光明日报 》 总编辑杨西光在审阅该报“哲学”专刊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的文章时,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章,于是果断作出“组织力量修改,加强现实针对性,放在一版发”的决定。 为了修改好这篇具有重要理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