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内容摘要:
礼 》 、 《 易 》 、 《 乐 》 、《 春秋 》 等。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 正统思想, 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思想。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 —— 孟 子、荀子 ① “仁政” ②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③ 伦理观:“性本善” A、“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 ( 1)孟子的思想 思想主张: “亚圣” ( 2) 荀子的思想 A、“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天行有常,不为尧舜,不为桀亡”。 思想主张: ① “仁义”和“王道” ② “君舟民水” ③ 伦理观:“性本恶” ④朴素的唯物思想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民本思想 异 人性论 爱人 为政以德 性相近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份,使儒学体系更加完善,儒学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巍然大宗。 三、道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 1)、“道”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 2) 、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 3)、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在不停的运动,事物具有相反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老子:生平介绍 2. 庄子的思想 庄子(约前 369前 286年),名周,是继老子。高一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相关推荐
1934年参加长征,任红三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秘书。 1935年到达陕北后,任共青团中央局组织部副部长、宣传部长、秘书长。 抗战爆发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瓦窑堡一大队政委。 1939年后,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代政治部主任、晋察 2020/12/18 高中历史(卓伟制作) 12 冀军区四纵队政委、三纵队政委、第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
境生活的植物,接受较多的直射光。 图 1是上述两种植物个体(用甲、乙表示)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 2为叶绿素 a和叶绿素 b的吸收光谱(暗带表示被吸收的光线)。 请据图分析回答: 正常男女 患乙 病 男女 患甲病男女 1 2 1 2 3 4 1 2 3 4 5 Ⅰ Ⅱ Ⅲ 图 1 图 2 ( 1)甲、乙两种植物分别是 、 ;图 1中 b1点时
are by great white sharks, which often feed on sea lions and other marine mammals. They sometimes mistake human swimmers for their normal prey, especially if they are wearing black wet suits. If you
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 《 马关条约 》 时的情形。 慈禧: 哪管国家兴亡 , 生日非过不可。 “ 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 ” 明治天皇: 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 内因: 统治腐朽,制度落后 (根);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未能充分动员民众; 外因: 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内容 危害 割三地
确的选项; ABD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C. G20杭州峰会服务保障群体中既有恪尽职守,坚守岗位的安全保卫团队,也有笑意盈盈、热心服务的志愿者 “ 小青荷 ”„„ 他们 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据此回答 5~6题。 【分析】 5. G20杭州峰会安保团队 “ 恪尽职守、坚守岗位 ” 的行为,向人们传递的价值准则是( ) A.民主 B.法治 C.敬业 D.友善 【考点】 F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