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战争内容摘要:

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 《 马关条约 》 时的情形。 慈禧: 哪管国家兴亡 , 生日非过不可。 “ 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 ” 明治天皇: 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 内因: 统治腐朽,制度落后 (根);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未能充分动员民众; 外因: 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内容 危害 割三地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二亿 加剧了人民负担,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开四口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进一步深入内地 设工厂 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 义的发展 探究学习 :为什么说 《 马关条约 》 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分析 《 马关条约 》 与以前的条约有何不同。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⑵ 不同: ① 经济:商品输出为主 ② 政治:直接割地 ⑴ 危害: 资本输出为主 瓜分中国 三国干涉还辽 辽 东 (1)图中的 “ 渔夫 ” 代表哪个国家 ? ① 原因: 《 马关条约 》 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利益。 (2)俄国为什么要 “ 干涉还辽 ”。 是不是在帮助中国 ? ② 实质: 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之争。 说明: 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有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 1895年 5月 ~10月 :抗击日军50000余人 ,打死打伤 32020余人 ,击毙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山根信成少将。 台北 台中 台南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台湾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 丘逢甲 《 春愁 》 :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问题 : (1)这首诗写与那一年 ? (2)为什么 “ 四万万人同一哭 ”。 (3)“ 春愁 ” 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目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1896年 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 领土被割的悲愤和爱国之情 一、甲午中日战争 ( 18941895年) 影响: ◆ 对中国: ① 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② 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④ 促进了中华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