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内容摘要:
: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① ② 3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4 ⑨ • (1)⑤ 和 ⑧ 的 元 素 符 号 是 ________ 和________。 • (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 ________,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 • (3)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___, 分别写出该元素的氢氧化物与⑥ 、 ⑨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 程 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 比较 ⑦ 、 单质氧化 性 的 强 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解析 】 (1)首先根据位置特点推断出各元素名称 (或符号 )① 为 N, ② 为 F, ③ 为 Mg,④ 为 Al, ⑤ 为 Si, ⑥ 为 S, ⑦ 为 Cl, ⑧ 为Ar, ⑨ 为 K, ⑩ 为 Br。 • (2)最活泼金属在左下角 , 最活泼非金属在右上角。 • (3) 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为 Al ,Al(OH)3可分别与 KOH和 H2SO4反应。 • (4)可根据非金属元素间相互置换关系比较Cl2和 Br2的氧化性强弱。 【答案】 ( 1) S i Ar ( 2) K F ( 3) 铝 2A l( OH) 3 + 3H 2 SO 4 == = Al 2 ( S O 4 ) 3 + 6H 2 O A l( OH) 3 + KOH == = K A lO 2 + 2H 2 O ( 4) 将 ⑦ 单质 ( C l 2 ) 通入盛有 ○10 的钠盐 ( N a B r ) 溶液中,加入 CCl 4 看四氯化碳层是否呈橙色,若呈橙色,则说明 Cl 2 氧化性大于 Br 2 (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 • 【 规律技巧 】 一般情况下,元素的金属性强,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单质的还原性强,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就弱;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单质的氧化性强,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就弱。 • 【 即时巩固 1】 有关 X、 Y、 Z、 W四种金属进行如下实验: 1 将 X与 Y用导线连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 Y不易腐蚀 2 将片状的 X、 W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都有气体产生, W比 X反应剧烈 3 用惰性电极电解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Y和 Z的硝酸盐混合溶液,在阴极上首先析出单质 Z • 根据以上事实 , 下列判断或推测错误的是( ) • A. Z的阳离子氧化性最强 • B. W的还原性强于 Y的还原性 • C. Z放入 CuSO4溶液中一定有 Cu析出 • D. 用 X、 Z和稀硫酸可构成原电池 , 且 X作负极 • 【 解析 】 根据 3个实验可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WXYZ。 Z与 Cu的活动性无法比较 , 故 C错误。 • 【 答案 】 C •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 1. 按 “ 三看 ” 规律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 • (1)看电子层数:同主族元素的微粒 , 电子层越多 , 半径越大。 • (2)看核电荷数:在电子层数相同时 , 核电荷数越大 , 半径越小。 • (3)看电子数:在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 , 电子数越多 , 半径越大。 • 2. “ 三看 ” 具体内容 • (1)核电荷数相同 (同种元素 ), 看核外电子数 , 核外电子数越多 , 半径就越大。 • ① 原子半径大于相应的阳离子半径 , 如r(Na)> r(Na+ )。 • ② 原子半径小于相应的阴离子半径 , 如r(Cl)< r(Cl- )。 • ③ 当元素原子可形成多种价态离子时 , 价态高的半径小 , 如 r(Fe)> r(Fe2+ )> r(Fe3+ )。 • (2)同一主族元素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越多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相关推荐
分)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酒精发酵,有同学认为是氧气自身抑制了酵母菌厌氧呼吸,也有同学认为是需氧呼吸产生的某产物 X 抑制了酵母菌厌氧呼吸。 请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ES 细胞注射 到囊胚中 小鼠 收集 ES 细胞 小鼠 35 天囊胚 胚胎移植 能进行厌氧呼吸的原因。 供选的实验试剂和用品:酵母菌细胞(试剂 1)
D B AC (2)纵向 —— 18个纵行 —— 16个 族 族 7个主族 7个副族 1个第 VIII族: 1个 0族 第 1 1 1 1 17纵行 第 1 12纵行 第 10三个纵行 ( IAVIIA) ( ⅢB IIB) (稀有气体元素) 第 18纵行 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 半径减小、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减弱 半径增大、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 半径减小、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减弱 H Li
ΔH= b kJmol- 1 A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 根据题给条件 , 乙炔燃烧生成1 mol CO2时放出 b kJ热量 , 则生成 4 mol CO2时放出 4b kJ热量 , 生成 2 mol CO2时放出 2b kJ热量。 放热反应 ΔH为负。 故 B、 C、D中 ΔH均错误。 A 101 kPa时燃烧 1 t含 FeS2质量分数为 70%的黄铁矿生成固态 Fe2O3和气态
H2O 思考:所得氯气是纯净的吗。 除杂干燥 : 饱和食盐水(除 HCl) 浓硫酸(除水蒸气) 使用浓盐酸与足量的 MnO2共热制 Cl2,实际产生的 Cl2总比理论值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稀盐酸与 MnO2不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逐渐变小。 下图是实验室用来制取干燥 、 纯净氯气的装置;由于装置和使用药品有错误而未能在 D瓶中收集到 Cl2,请指出装置中的错误。 讨论
O 与 HF。 ( 5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少,不一定越容易失去电子,如失电子能力: Ca > Li > Al > Zn。 它们之间的比较应从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核电荷数的大小和原子半径大小等综合分析。 ( 6 ) 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不一定越大,对不是同主族元素而言,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 除电子层数外,还有核电荷数及电子构型等多种因素制约。 第 16讲 │ 要点探究 例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