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xx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内容摘要:

Al(OH)4]。 ( 6) CO32中逐滴加强酸,强酸少时生成 HCO3,强酸 过量生成CO2。 2 (15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某些气体的制备、性质等试验(图中夹持装置有省略 )。 请按要求填空: I.探究氯气与氨气的反应 ( 1)为制取干燥氨气,可将装置 C与 (填装置编号 )连接;装置 C中的烧瓶内固体宜选用。 a.碱石灰 b.氯化钙 c.五氧化二磷 d.生石灰 ( 2)装置 A、 E、 E连接可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则两个 E装置内的药品依次是。 ( 3)装置 F 可用于探究氯气与氨气 (已知 氯气与 氨气可发生反应: 3Cl2+2NH3=N2+6HCl)的反应。 实验时打开开关 3,关闭 2,先向烧瓶中通入 ,然后关闭 3,打开 2,向烧瓶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另一种气体。 实验一段时间后烧瓶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定该固体中的阳离子。 Ⅱ .探究某些物质的性质 ( 4)利用装置 A、 E,可设计实验比较 Cl-和 Br-的还原性强弱,能证明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 5)若利用装置 A、 E进行乙烯与溴水反应的实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将装置 B、 C分别与 F相连后,进行 H2S与 SO2反应的实验。 F的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F的烧杯所起的作用是。 【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 2分,共 15分 ) ( 1) D; ad; ( 2)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 3)氯气;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浓 NaOH溶液并加热,在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 (或浓硝酸 )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 ],证明固体中有 NH4+ ( 4)装置 E中的 NaBr溶液变橙红色 ( 5) CH2=CH2+ Br2→Br—CH2—CH2—Br ( 6) SO2+ 2H2S===3S↓+ 2H2O;吸收尾气; 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 3)实验时打开开关 3,关闭 2向烧瓶中通入氯气,然后关闭 3,打开 2,向烧瓶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氨气,实验一段时间后烧瓶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已知氯气与氨气可发生反应: 3Cl2+2NH3→N2+6HCl,依据反应化学方程式判断是生成的氯化氢和过量氨气反应生成的氯化铵;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NaOH溶液并加热,在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固体中有 NH4+;故答案为:氯气;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NaOH溶液并加热,在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固体中有NH4+; Ⅱ 、( 4)利用装置 A、 E,可设计实验比较 Cl和 Br的还原性强弱,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反应为: Cl2+2NaBr=Br2+2NaCl,溴单质溶于水溶液呈橙红色;故答案为:装置 E中的 NaBr溶液变橙红色; ( 5)乙烯与溴水反应生 成 1,2二溴乙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CH2+Br2→Br—CH2—CH2—Br;故答案为: CH2=CH2+ Br2→Br—CH2—CH2—Br; ( 6)将装置 B、 C分别与 F相连后,进行 H2S与 SO2反应的实验, B是制备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 C 是二氧化硫气体制备的装置,通入 F 中二氧化硫氧化硫化氢生成硫单质,2H2S+SO2=3S+2H2O; F 烧杯是吸收剩余气体二氧化硫或硫化氢有毒气体的作用;故答案为: 2H2S+SO2=3S+2H2O;,吸收尾气 考点:考查了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的相关知识。 2 (14 分 )以橄榄石 (主要成分是 Mg9FeSi5O20)等为原料生产硅胶、碱式碳酸镁Mg2(OH)2CO3]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 1) Mg9FeSi5O20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用的两种主要措施是 渣料 II的成分是。 ( 2)若试剂 b 是氯碱工业中的某种气体产物,写出加入 b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试剂 c的用途是调节溶液的 pH,比较恰当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后同 ),余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 ( 3)操作 I的名称是 ,写出生成碱式碳酸镁 (同时有气体生成 )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 2分,共 14分 ) ( 1) +2;将橄榄石粉碎、不断搅拌混合物 (合理即给分 ); Fe(OH)3 ( 2) 2 Fe2+ + Cl2 = 2 Cl— + 2 Fe3+; MgO 或 MgCO3(合理即给分 ); NaCl; ( 3)过滤、洗涤后再干燥脱水; 2Mg2+ + 2CO32— +H2O = Mg2(OH)2 CO3↓+ CO2↑ ( 2)氯气将 Fe2+氧化为 Fe3+,为不引入新杂质,应使用 MgO,MgCO3等调节溶液的 pH,试剂 中的 Na+、 Cl均没有参加反应,故余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 NaCl,故答案为: 2 Fe2+ + Cl2 = 2 C。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