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讲义电气部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手套、绝缘靴或穿戴均压服操作。 (3) 人体与带电体之间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用水灭火时,水枪喷嘴至带电体的距离:电压为 10 kV及其以下者不应小于 3 m。 黄岛油库雷击事故,引发的大火烧了 104小时才扑灭,死亡 19人(其中消防人员 17人);烧掉原油 ,油库区沦为一片废墟。 直接和间接损失达 7千万元。 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讲义(电气部分三) 雷电的种类 直击雷 —— 带电积云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称为直击雷。 感应雷 —— 感应雷也称为雷电感应或感应过电压。 它分为 : 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 静电感应雷 —— 是由于带电积云接近地面,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导电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电荷引起的。 —— 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架空线路导线或导电凸出物顶部的电荷失去束缚,以大电流、高电压冲击波 —— 雷电波的形式,沿线路导线或导电凸出物极快地 传播。 又称为感应过电压(感应雷)。 感应过电压一般为 200~ 300kV。 最高可达 400~ 500kV。 雷电侵入波的传播速度在架空线路中约为 300m/s,在电缆中约为 150m/s。 电磁感应雷 —— 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 → 在邻近的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 如系开口环状导体,开口处可能由此引起火花放电; 如系闭合导体环路,环路内将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 如闭合导体环路某处接触不良,→局部发热→危险温度。 球 雷 球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白光或其 他颜色光的火球。 是一团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带电气体。 其直径多为 20 cm左右,运动速度约为 2 m/s,存在时间为数秒钟到数分钟。 出现概率 —— 约为雷电放电次数的 2 %。 在雷雨季节,球雷可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 雷电参数 雷电参数 —— 雷暴日、雷电流幅值、雷电流陡度、冲击过电压 雷暴日 —— 只要一天之内能听到雷声的就算一个雷暴日。 用年平均雷暴日数来衡量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 单位 d/a,雷暴日数愈大,说明雷电活动愈频繁。 例如:我国广东省的雷州半岛 (琼州半岛)和海南岛一带雷暴日在 80 d/a以上,北京、上海约为 40 d/a,天津、济南约为 30 d/a等。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我国把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 15 d/a的地区划为少雷区, 超过 40 d/a划为多雷区。 雷电的危害 雷电具有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等三方面的破坏作用。 建筑物防雷的分类 建筑物按其重要性、生产性质、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分为三类。 1.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制造、使用或储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危险物质的建筑物,遇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从而造成巨大破坏或人身伤亡的建筑物。 2.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 国家级 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 国家级的会堂、办公楼、档案馆、大型展览馆、国际机场、大型火车站、国际港口客运站、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和大型体育场等。 (3) 国家级计算中心、通信枢纽,以及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4) 制造、使用和储存爆炸危险物质,但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如油漆制造车间、氧气站、易燃品库等。 2区、 11区及某些 1区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5) 有爆炸危险的露天气罐和油罐。 (6)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省级 办公楼及其他重要的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7)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3.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1)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省级档案馆。 (2) 年预计雷击次数等于和大于 ,小于和等于 、省级办公楼及其他重要的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3)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和等于 ,小于和等于 、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4)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和等于。 (5) 考虑到雷击后果和周围 条件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 21区、 22区、 23区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6) 年平均雷暴日 15 d/ a以上地区,高度为 15 m及其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高耸的建筑物。 年平均雷暴日 15 d/ a及 15 d/ a以下地区,高度为 20 m及 20 m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高耸的建筑物。 防雷装置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都是经常采用的防雷装置。 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上述的针、线、网、带都只是接闪器。 避雷器是一专门的防雷装置。 接闪器 接闪器都是利用其高出被保 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以此保护被保护物免受雷击。 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 一般只要求保护范围内被击中的概率在< %即可。 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按滚球法计算。 滚球的半径按建筑物防雷类别确定,一类为 30m、二类为 45m、三类为 60m。 避雷器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避雷器并联在被保护设备或设施上,正常时处在不通的状态。 出现雷击过电压时,击穿放电,切断过电压,发挥保护作用。 过电压终止后,避雷器迅速恢复不通状态,恢复正常工作。 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备和电力线路,也 用作防止高电压侵入室内的安全措施。 压敏阀型避雷器 —— 一种新型的阀型避雷器。 这种避雷器没有火花间隙,只有压敏电阻阀片。 引下线 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 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8 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 mm2,其厚度不应小于 4 mm。 防雷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是防雷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地装置向大地泄放雷电流,限制防雷装置对地电压不致过高。 除独立避雷针外,在接地电阻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防雷接地装置可以和其他接地装置共用。 直击 雷防护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易受雷击部位应采取防直击雷的防护措施;可能遭受雷击,且一旦遭受雷击后果比较严重的设施或堆料 (如装卸油台、露天油罐、露天储气罐等 )也应采取防直击雷的措施;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发电厂和变电站等也应采取防直击雷的措施。 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措施 —— 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 感应雷防护措施 静电感应防护 —— 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的高电压,应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金属构架、钢屋架、钢窗、电缆金属外皮,以及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件 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电磁感应防护 —— 为了防止电磁感应,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电缆相距不到 100 mm时,须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 30 m;交叉相距不到 100 mm 时,交叉处也应用金属线跨接。 雷电侵入波防护 属于雷电冲击波造成的雷害事故很多。 在低压系统,这种事故占总雷害事故的 70 %以上。 措施(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供电线路要求为例,严于第二、三类): 全长采用直埋电缆,入户处电缆金属外皮、钢管阈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相连。 采用长度 l≥ √ρ≥ 15 m( ρ为土壤电 阻率,Ω . m )的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入户处电缆金属外皮、钢管阈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相连,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装设阀型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绝缘子铁脚、金具等一起接地,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 Ω。 户外天线的馈线临近避雷针或避雷针引下线时,馈线应穿金属管线或采用屏蔽线,并将金属管或屏蔽接地。 如果馈线未穿金属管,又不是屏蔽线,则应在馈线上装设避雷器或放电间隙。 要注意离开墙壁或树干 8 m以外。 雷暴时,应尽量离开小山、小丘、隆起的小道,离开海滨、湖滨、河边、池塘旁 , 避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以及旗杆、烟囱、宝塔、孤独的树木附近,还应尽量离开没有防雷保护的小建筑物或其他设施。 人身防雷(二) 雷暴时,在户内应注意防止雷电侵入波的危险,应离开照明线、动力线、电话线、广播线、收音机和电视机电源线、收音机和电视机天线,以及与其相连的各种金属设备,以防止这些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线路或设备对人体二次放电。 调查资料表明,户内 70 %以上对人体的二次放电事故发生在与线路或设备相距 1 m以内的场合,相距 m以上者尚未发生死亡事故。 由此可见,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 m以上。 应当注意,仅仅拉开开关对于危害。 防雷击电磁脉冲(主要针对信息系统) 雷击电磁脉冲( Lightning electromagic impulse, LEMP) —— 是一种干扰源,是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和建筑物附近所引起的效应。 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引入的干扰,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被雷击中的装置的电位升高以及电磁辐射干扰。 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一) 屏蔽 —— 建筑物和房间外部设屏蔽措施,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合理布线 ,避免靠近引下线),线路采用屏蔽。 等电位连接 —— 所有与建筑物组合在一起的大尺寸金属件都应等电位连接在一起。 如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混凝土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等。 当采用屏蔽电缆时,其屏蔽层应至少在两端并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 (当系统要求只在一端组等电位连接时,应采用两层屏蔽,外层屏蔽按上述要求处理。 ) 接地 —— 每幢建筑屋本身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其构成详见 GB 5005794( 20xx版)) 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二) 合理选用和安装 SPD(Surge protective device) —— 电涌保护器(安装于电源线、信号线进线入口处) 电压开关型 SPD工作原理:在无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当出现电压电涌时变为低阻抗。 通常采用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闸流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作这类 SPD的组件。 也称“短路开关型”或“克罗巴型” SPD。 计算机通信网络专用 SPD响应时间≤ 1ns。 限压型 SPD工作原理:在无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随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阻抗跟着连续变小。 通常采用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作这类 SPD的组件。 也称“钳压型” SPD。 组合型 SPD工作原理:由上述两种组件组合而成。 可显示两者 都有的特性。 五、静电危害防护 概 述 静电灾害事故例 某企业将小型汽油储罐中的汽油用泵经底部阀门全部抽出来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