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xx年高三招生考试20套模拟测试生物试题内容摘要:
组 B. 观察异常染色体应 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 不能选择减数第一次分裂期的细胞 C. 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 , 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 6种 D. 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后 , 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11.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观察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 13种地雀 , 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 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不同岛屿的环境差别是地雀喙进化的内在因素 B. 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可能产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 并决定地雀喙进化方向 C. 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定向改变 D. 不同岛屿的环境直 接对地雀的基因型进行选择 12.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的示意图 ,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 , a、 b、 c、 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 上图可反映出激素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C. 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 , 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D. 人体内体温调节需要神经信号和激素信号的共同参与 13. 下列有关人体体液调节的 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血糖浓度降低时 , 胰岛素分泌 增加 B. 大量饮水时 ,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 过度紧张时 ,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 人体缺碘时 ,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14. 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B. 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地吞 噬细菌抗原 C. 加工处理后的抗原直接呈递给 B淋巴细胞 D. 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15. 下列关于神经兴 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神经元细胞膜外 Na+ 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B.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C. 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 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16. 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 , 几小时后 , 移去胚芽鞘尖端 , 将琼脂块切成小块。 再将经过处理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 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 , 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但是 , 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 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该实验证明了 ( ) A.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 生长素分布不均使胚芽鞘朝对侧弯曲生长 C.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 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17.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若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 , 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B. 转基因植物合成的蛋白质 , 可能成为某些人群新的过敏原 C. 克隆人可冲击 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 伦理道德观念 D. 运用重组基因技术可以将致病菌或病毒改造成威力巨大的生物武器 18. 下图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紫杉醇的途径 ,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紫杉外植体 ――→① 愈伤组织 ――→② 单个细胞 ――→③ 高产细胞群 ―→细胞分泌物 ――→提取 紫杉醇 A. 该途径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 ① 过程中需控制好细胞分裂素的效应高于生长素 C. ② 过程需用一定浓度的胰蛋白酶处理愈伤组织 D. ③ 过程需使用液体培养基摇床培养 , 有利于细胞增殖 19. 下图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 ,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第二次观察 (d)和第一次观察 (b)形成对照 , 第三次观察 (f)和第二次观察 (d)形成对照 B. 该实验用显微镜主要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液泡的颜色和大小等 C. 增大蔗糖溶液的浓度会使第二次观察 (d)和第三次观察 (f)实验效果更明显 D. 如果将蔗糖溶液换成浓度适宜的 KNO3溶液 , 则可以省去 e过程 20. 关于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配培养基、倒平板、接种需要在酒 精灯火焰旁进行 B. 倒平板时 , 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C. 划线接种时 , 灼烧接种环后立即进行再次划线 D. 划线接种结束后 , 需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二、 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5小题 , 每小题 3分 , 共 15分。 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每题全对得 3分 , 选对但不全的得 1分 , 错选或不答的得 0分。 21. 如图是 “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 实验的 4个组别。 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组别 1号与 2号对照 , 说明加热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 组别 1号与 4号对照 , 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C. 组别 3号和 4号实验均可置于 90 ℃ 水浴中进行 D. 温度是组别 3号与 4号的无关变量 22. 不同种类的生物细胞在不同的条件下 , 呼吸作用方式不同。 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 ,则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若只释放 CO2, 不消耗 O2, 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 若 CO2的释放量多于 O2的吸收量 , 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 无氧呼吸 C. 若 CO2的释放量等于 O2的吸收量 , 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D. 若既不吸收 O2也不释放 CO2, 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 23. 玉米 ( 2N= 20)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 , 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 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 DNA含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ab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B. 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C. e点后细胞内都含有 2个染色体组 D. 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 , 染色体数减半 24. 科学家为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 , 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 结果如图所示。 由此可初步推测 ( ) A. 促进该植物茎段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应该在 10- 7 mol/L至 10- 5 mol/L之间 B. 浓度为 10- 2 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C. 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D. 该植物茎中乙烯的含量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25. 某生态系统中有 A、 B、 C、 D四种生物 , 构成食物链 A→B→C , D为分解者 , 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 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中 “ 粪便 ” 中的能量属于食物链中 A同化的能量 B. 图中 “C 摄入 ” 的能量就是从 B流入 C的总能量 C. 图中的 “ 乙 ” 表示 物种 B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 , 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 K值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 共 65分 ) 三、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8小题 , 共 65分。 26. (8 分 )今年江南夏初 , 雨打黄梅无日头 , 大量雨水泻太湖 , 科研人员连续对太湖某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 , 结果表明 , 无机氮浓度和无机磷浓度都明显增加。 (1) 水体中无机氮浓度和无机磷浓度增加会导致藻类 大量繁殖。 其中磷元素进入藻 类植物细胞后,以 ________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 磷元素还是细胞内 ________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2) 对采样水中某种单细胞硅藻进行培养时 , 除适合的培养液和培养温度外 , 必需的条件是 ________。 (3) 在对某种单细胞硅藻的培养过程中 , 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每天定时对其进行计数。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 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 , 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② 在培养后期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 , 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 ③ 如果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细 胞时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操作 , 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 ________ , 正 确 的 操 作 应 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请用方框在以下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抽样计数区域。 27. (9分 )苎麻俗称 “ 中国草 ”。 苎麻纤维所制的纺织品具有挺括凉爽、易洗快干、牢固舒适等特点。 如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 CO2 浓度等条件下 , 苎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曲线。 (1)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和 ATP用于暗 反应中 ________过程。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 , 其中与 ________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 (2) 在温度为 40 ℃ 的条件下 , 该苎麻光合作用利用的 CO2来源是 ________________。 (3) 若温度保持在 20 ℃ 的条件下 , 长时间每天 12 h 光照、 12 h 黑暗 , 该苎麻能否正常生长。 ________(填 “ 能 ” 或 “ 不能 ”)。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4) 某同学选择苎麻植株上受光面积相近的 20 片叶 , 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操作 1:将其中的 10 片叶剪下。 从每片中间部 分切下 11 cm 2的小叶片 (A 组 ), 烘干称重 , 做好记录。 操作 2:相同时间里对另 10片叶进行半叶遮光处理 (每片叶的一半正反面用不透光纸包住 , 另一半不做处理 )。 适宜光照 2 h后 , 剪下叶片 , 在各半叶中与操作 1相似部位切下 11 cm2的小叶片 (遮光为 B组 , 正常为 C组 ), 烘干称重做好记录。 结果如下表: (单位: mg/cm2) 叶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 A组 B组 C组 ① 通过实验可知 , 在该条件下 , 苎麻叶片的呼吸速率为 ________mg/(cm2 h), 净光合速率为 ________mg/(cm2 h)。 ② 乙同学认为苎麻叶片的实际净光合速率 ________(填 “ 等于 ”“ 大于 ” 或 “ 小于 ”)上述测定值 , 所以他建议在操作 2 中用 5%的三氯乙酸点涂叶柄一圈 , 将叶柄的筛管细胞杀死 , 你认为乙同学补充该处理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 28. (7分 )科研人员发现轮叶黑藻高密度水域中浮游藻类很少。 有人对此做了如下研究: 第一步:先制备轮叶黑藻浸提液备用。 第二步:往标号的 6只烧瓶分别添加湖水水样 300 mL;再往 3号瓶各加入 30 mL蒸馏水 , 6号瓶各加入 30 mL 轮叶黑藻浸提液。 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 分别于第 6天测量各瓶中浮游藻类生物量( 用叶绿素 a 含量表示 , 单位 mg/L) , 记录如下表: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对照组是 ________号瓶。 (2) 实验自变量是 ____________, 因变量是 ________, 无关变量主要有 ____________。 (3) 将 沥干并烘干的浮游藻类加入适量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快速研磨后过滤, 此操作目的是 ________。 (4) 请在坐标系中进一步完成直方图。 (轮叶黑藻对混合藻类的抑制率= 1- 实验组叶绿素 a平均含量对照组叶绿素 a平均含量 100%) 29. (8 分 )图中过程 ① 和过程 ② 分别表示人体细胞内二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 , A 和B是两种细胞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结构 A和 B的名称依次是 ________、 ________。 (2) 图中过程 ① 是 ________, 此过程既需要 ________作为原料 , 又需要能与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的 ________进行催化。 (3) 若图中过程 ② 合成的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 “ — 丝氨酸 — 谷氨酸 — ” , 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 tRNA上的 反密码子分别为 AGA、 CUU, 则物质 a中对应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 ________。 (4) 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 DNA 进行过程 ① 时启用的起始点 ________(填 “ 都相同 ”“ 都不同 ” 或 “ 不完全相同 ”) , 其原因是 ________。 30. (8分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研究与应用有利于人们拓展自然资源的利用。 研究人员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筛选纤维素酶 高产菌株 , 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 请回 答下列问题: (1) 为达到筛选目的 , 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和锥形瓶中的液体培养基应以 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 (2) 在图示操作步骤 ③ 中 , 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 ________(填序号 )。 ① 酒精灯 ② 培养皿 ③ 显微镜 ④ 无菌水 (3) 在涂布平板时 , 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 宜过多的原因是 ________。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xx年高三招生考试20套模拟测试生物试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