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xx届九年级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成功。 选项 D说法片面,挫折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使人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另一方面又有利于磨练人的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考点:人生难免有挫折 20. 一位外国摄影家说:“生活中的一切,无非是光和影,当你看到一束光线从窗户射进,你要立即想到其阴影,两者不是独立存在的。 ”一位中国诗人说:“有人在阳光下,低头只看见阴影;有人在阴影里,往远看全是阳光。 ”上述材料共同说明的人生道理是 A. 人生难免有挫折,关键是要战胜挫折 B. 要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C.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可以融合为一体的 D. 人生总是在失败中才看到希望,在曲折中才想到成功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这两句话说明的人生难免有挫折,而当挫折降临的时候,对于个人来说到底是阳光还是阴影,完全取决于个人能否战胜挫折。 故应选 A。 选项 B 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选项 C说法是错误的,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单一。 考点:人生难免有挫折;正确认识自己;世界文化的特点 ,觉得异常紧张。 这时他应该采取的正确方 法是 A. 和朋友交流、放松 B. 听旋律优美的音乐 C. 自我暗示、相信自己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调控情绪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 小华身处考场,一方面要调控自己紧张的情绪,另一方面不能影响到别人,更不能干扰考场的秩序。 故他采取的方法应该是自我暗示、相信自己,应选 C。 考点:调控情绪的方法 22.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下列选项有利 于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的有 ①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 ②经常给废旧物品找到新的用途 ③在课堂上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④总是力图用更多的方法解数学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的方法有很多,在学校里要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学习中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开辟学习的新渠道。 在家庭中,可以给废旧物品找到新用途。 故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应选 D。 考点:创新精神 23. 对于学习,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之所以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 ①巩固良好的学习动机 ②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 ③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④消除学习压力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的存在,感受到压力是正常的。 选项④说法错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不能消除学习压力。 选项 ①②③ 说法正确,故应选 A 考点: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 创新 ” 一词在报告中出现了 28 次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 创新 ” 的原因是 A.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明 B.只要坚持创新情神,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D.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启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创新的重要性的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 故应选 C。 选项 A 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选项 B说法片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依靠很多因素,坚持创新只是其中之一,故应排除。 考点:创新精神 25.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进人知识经济时代。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有人认为必须把 9 年制义务教育延长为“ 80 年制”的学习。 人们才能在时代中生存、发展、成功。 这告诉我们必须 A.努力学习,掌握全部知识 B.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C.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D. 以学习知识为终身目标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把九年制延长为 80 年制,说明 了人们要在社会中生存,必须终身学习。 故应选B。 选项 A 说法错误,我们努力学习也不可能掌握全部知识。 选项 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选项 D说法错误,我们强调的终身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 考点:终身学习 持续发展 2020年秋学期初三思想品德第一次练习答题纸 一、选择题 (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 1分,共 25 分 )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 案 题 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 案 二、非选择题(共 25分。 其中 26 题 7分, 27题 8分, 28题 10分) 26. 看到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 这是个引发全国热议的话题。 2020年 9月 13日下午,南昌一名少年用行动给出了完美答案。 被扶起的老人很想事后上门拜访,好好感谢孩子,然而因担心对方怕被讹而不敢多问信息。 “我想通过你们报纸感谢这位少年,我的心里才会舒服一些。 ”老人告诉记者。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 1)面对突然跌倒的老人,我们应不应该扶。 请根据所学内容写出你的理论依据。 ( 4分) ( 2) 亲近社会、融 入社会,必须善于明辨是非,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的社会现象 ,我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