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有效合理的报酬体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并不是从年终奖金而来,应该从分红而来,而分红须绩效成绩结合。 如此才能激发中高以上人员认真贡献。 而不是,不论好坏,年终都可以领比别人高。 其 实在真正求绩效的环境中,只要贡献与绩效一样,薪资应该一样。 例如,总机小姐,一个有叁年年资与一个叁个月的年资,薪资是否应该一样 ? 理论上,应该要一样。 但是有的公司为了顾及年资与熟练度问题,薪资有些差异化,最後甚至失控,譬如,新旧总机薪资差异达 5000 元甚至一万元;这就不合理了。 另外,本俸也需要有在上限的限制,也就是说,即便要考虑年资的差异,在比照公教人员调薪时,需要订定上限规定,而有关熟练度的问题,可以在职务加给上,设定标准。 如此一来,年资五年与七年的人,不论其学历如何,如果担任同样工作,理论上,本 俸须接近或是一样,这样的薪资制度,才能真正反应薪资的价值。 所以在薪资中,有关本俸的调整,须有个上限的限制,才不会形成做同样工作,薪资却因为年资的关系,差好几万元。 例如,基层的总务小姐,一位年资 14年,跟一位年资 3年,她们的工作差不多,但是薪资差 1 至 2万,这合理吗 ? 会形成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大多出在本俸的调整没有注意所形成。 另外本俸的调整,也有一些技巧,才能做到,本俸逐渐拉进的地步。 一般人常犯的错误是调整本俸时,每人皆依照比率调整,例如,这次公司预算调整本俸 5%,结果每人皆按 5%调整本俸, 这种做法,会造成本俸已较高的人,会越来越高,较低的人会永远追不上,这种扩散型的方式是不好的方式。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将同一职等的人之本俸求出平均值,当成基准,凡是同一职等的人,皆以该基数为准,这样本俸低的可以多调一些,本俸高的就会少调一些,经过几年之後,同一职等的人,其本俸就会逐渐接近。 所以,假设一位专科跟一位大学毕业的会计人员,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14 虽然起薪不同,经过一段时间後,假设两人的工作仍一样,则两人的薪资应逐渐接近,最後一样。 这样的薪资制度才是合理。 否则同样的工作,为什麽学历不一样,薪资就要永远不一样呢 ?其实,有些小企业,本来就有这种用人的精神,不论高中、专科或大学,来作会计,就是一个价。 反而是公司规模越来越大时,却丧失这个精神。 而时下一般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对工作的价值观也不对,一味地认为学历较高,薪资就要较高,这些观念,实在应该及早更正才对。 奖金 奖金有许多种,例如公司司性的业绩 (或获利 )达成奖金、年终奖金、分红奖金、业务人员业绩奖金、研发人员的研发奖金等等,名目非常多。 这里所提的奖金,指的是每月发放的绩效奖金。 起薪是否包含奖金,关於这一点,每家公司都可以有其想法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这点是须事先 清。 如果不含奖金的薪资就是符合社会一般起薪行情,那奖金就是额外所给的。 一般说来,起薪资中包含奖金,有其用途,例如每月各部门有绩效管理成绩,为了激励各部门做出更好的表现,又不增加公司过的负担,因此薪资中有一部份,作为奖金,让它跟绩效成绩起伏,这样整个薪资才不会陷入不论公司经营好坏,薪资都是一成不变。 好处是让员工的薪资与公司的经营实绩结合。 不过这样设计的理念,起薪金额 (含奖金 )需要在起薪行情中属於中上水准才可以。 因为如果起薪 (含奖金 )已经很低了,奖金还来这一招,恐怕员工是无法 接受的。 另外一种设计是,奖金不含在起薪的薪资中,且起薪薪资已属於行情价了。 所以奖金是属於额外,不定期的。 这类的做法,大多是平常薪资即是固定的,但碰到公司业绩与获利,达成或是超出公司目标,为了激励员工士气,而提拨奖金,因此是属於额外的,此类奖金有点像是分红的味道。 此类奖金一般都有制定发放办法,其发放周期为每季或半年度。 因此奖金是否包含再起薪薪资中,一定要说明,因为若起薪薪资包含奖金,但却不说明,新进人员一定以为起薪比外界低,尤其奖金的设计,有的人公司在试用期并没有给奖金,若不说明清楚,很容 易造成新进人员认为公司薪资行情偏低。 例如大学毕业工科,以31500起薪,其中奖金占 4200,如果你跟新进人员或对外界说明时,说起薪 31500或是 27300另外加奖金 4200,哪一种人家听起来比较舒服。 依我的经验来看,直接说 31500,是比较吸引人的。 因为一般人对奖金总是存有不确定性,总认为将来不知哪一天,奖金是不是有可能会领不到的顾虑。 这点是没错,但是如果有一天公司经营亏损,出现惨澹经营,不得不减薪时,不论薪资当时所给的是何种名义,碰到要减薪时,还不是需要减薪。 除非公司的业绩与获利在业 界中,真的是属一属二的,否则在薪资上就没必要未含奖金的薪资,就高於一般行情。 试想光是薪资就高於行情,若再加上额外奖金,公司的负担会有多重。 当然,如果真的出得起,那也是不错的,一方面可吸引更多好的人才为公司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15 贡献,另一面,对同业的薪资起薪行情,也会有带头作用。 而绩效奖金基数的订定,系根据基层人员约占其整个薪资 15~20%,详细请参考上表。 而奖金基数系与职务连动或是个人职等连动,主要是考量作业方便性。 一般以与所担任工作连动比较好。 例如个人叁职等,却担任二职等的企划工作,则其奖金应以二职等的奖金基数来计算 较为合理。 但是前提是,工作能确实掌握,薪资的异动也须考量变化有多大,员工能否接受。 否则将影响员工调动的意愿。 因为调动工作後调升薪水当然好,若是降低薪水,则恐怕须费一番口舌,甚至可能调不动。 特勤工虽然没有职等,但也可规范比照一职等的奖金基数,因为即便是特勤工,也需要日常绩效考核,因此特勤工需要找一个奖金基数来套用。 职务加给 职务加给,顾名思义就是与担任的工作有关。 因为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压力、环境、联络沟通层面与负担的责任有关,因此如果能将全公司的工作做一评价,并将所得到的评价转换成不同的职务加给,对公司职务的轮调会有相当的帮助。 试想工作越调越轻松,薪资却没有减少,那以後还有谁愿意调到负担较重、较苦的工作呢 ? 大部分公司的情况是,将职务加给与资格加给混在一起,也称为职务加给,但是员工晋升之後,工作内容没变,职务加给却增多了。 未获得晋升的人,薪资未获得调高,却可能去执行或担任较高职务的工作,这样员工的内心怎能获得平衡呢 ? 如果一个单位内同时存在上述的两种情形,员工一定无法安心工作,甚至提出调动单位或离职的申请。 这也是我一直强调,在组织情况允许的况下,有「资格与职务分开管理 」的必要。 所以职务加给的设计,就是为了要达到同工同酬的理想。 职务加给因为牵涉到工作评价的细节,因此除非规模较大的公司 (例如 500 人以上或是职种几十种的公司 ),否则大多数的企业都没有针对工作进行评价。 尤其是若没有整理工作执掌表,那更不可能根据不同的工作设计不同的职务加给。 不过即便规模很小也可以用简易的方法设计职务加给,这点以後会在说明。 一般情形,仍须制定一份「薪等薪级表」及「 薪等与职务对照表」,以便大家能从表中查出金额。 职务加给从下到上,称为薪等,从左到右,称为薪级。 这样的设计是有以下的目的 : (1).薪等主要用於职务的落点 : 其落点主要是根据工作评价而来,因为每个工作的职等虽然不同,但职务加给却不可因此就认定要有所差别。 而工作评价主要是考量其工作知识、训练时间、错误所造成的影响、职务本身的影响、督导范围、创意与革新、复杂性质、协调面、工作压力等等,之後所得的结果。 例如,采购专员与人力资源专员,同样是五职等,但经过评价之後,前者在七薪等,後者则落在六薪等。 薪等经过这样公开评估之後,即可避免轮调时,大家抢着往薪资较高、工作较轻松的职务调动。 而且因为资料是公开的,职务异动之後,职务加给 的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16 调整 (调高或调低 ),也就不是秘密了,如果员工已事先知道职务异动与薪资变化的情形 (已变成规章制度 ),即可以减少主管及薪资作业的困扰。 (2).薪级主要用於同一薪等的职务加给之差异化 : 同一薪等确有六个薪级,主要考量担任同一职务确有年资不同的差别,另外对於久未调动职务的人,如果就此丧失调薪的机会,似乎也有所交代不过去。 另外对资格不符合的人,却担任该职务的人,如果职务加给没有一些区别,也不合理。 综合这些原因,故有薪级的设计。 例如,公司比照的公教人员的调薪,有时会因为景气不好或是获利不佳而停止。 但是职务初担任与担任一段时间之後,熟练度也会提高,效率也会比较好,这些表现好及绩效佳的人,总是需要一些鼓励呀。 这时可根据考绩的基准定出合乎某一标准的人,可调整薪级。 这样他们虽然处在景气不佳的时机,公司仍给於调薪,而薪资的金额,从薪等薪级表即可对照出来,大家也不用伤脑筋,这对员工绝对能产生莫大的鼓励,所谓薪资制度的精神,就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 另外对资格不符合的人,职务加给也可从第一级开始。 例如张叁目前的资格是一职等,担任品管行政助理,职务加给为二薪等二级,因为轮调的关系,调整至财务担任二职等的「出纳 」工作,而出纳为叁薪等,但因为张叁的资格为一职等,故担任二职等的出任,属资格不合,故其职务加给, 以叁薪等一级处理,而不是叁薪等二级。 且在该员未取得二职等的资格前,薪级不可往上调整。 这样的做法,是要员工有成长的压力,不可因为占到较高的职务,就以为从此高枕无忧了。 如果组织中,充满了占缺可以不努力的心态,公司就会逐渐老化。 属於升迁的制度部分,以後会另辟专题说明。 薪等薪级表 薪级 薪等 1 2 3 4 5 6 12 19,000 21,000 23,000 25,000 27,000 29,000 11 16,400 17,600 18,800 20,000 21,200 22,400 10 15,200 16,200 17,200 18,200 19,200 20,200 9 14,000 14,950 15,900 16,850 17,800 18,750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17 8 12,800 13,600 14,400 15,200 16,000 16,800 7 11,600 12,300 13,000 13,700 14,400 15,100 6 10,400 11,000 11,600 12,200 12,800 13,400 5 9,200 9,800 10,400 11,000 11,600 12,200 4 8,000 8,500 9,000 9,500 10,000 10,500 3 7,000 7,600 8,200 8,800 9,400 9,400 2 6,000 6,400 6,800 7,200 7,200 7,200 1 5,000 5,300 5,600 5,600 5,600 5,600 薪等与职务对照表 薪等 职务名称 12 总经理 11 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10 协理、特别助理、副总工程师 9 专案经理、机械高级工程师、人事高级管理师 8 专案副理、电机工程师、企划高级专员 7 课长、采购专员、资讯系统管理师 6 人力资源专员、电控副工程师 5 系统分析师、开发设计助理工程师 4 经办会计、产销助理专员、开发设计工程助理 3 经营企划事务员、出纳、开发技术员 2 品管行政助理、仓储理货员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18 1 清洁工、守卫 职等加给 职等加给就是为了区别每个人的资格,前面提过,职务与职等分开管理的精神吗 ? 这是为了避免资格晋升之後,因担任同一工作,薪资却增加太多,造成公司的负担。 所以职等加给就是依据每一职等定出加给。 每个员工都有职等,只要员工依照公司的晋升制度获得晋升,资格提升一等,资格加给当然即可跟着调整。 团体 职等 职等薪 绩效奖金基数 10 15,000 30,000 9 12,000 20,000 8 9,800 10,000 7 7,800 8,000 6 6,500 6,000 5 4,900 5,400 4 3,700 5,000 3 2,700 4,600 2 1,900 4,200 1 1,300 3,700 新人薪资结构 根据上述的原则,即可推算出,一个新人的薪资结构,例如下表。 其中不同学历所列的职务加给,系以一般常态情况下,依据其可能担任的职务,对表找出其职务加给。 因此从下表,即可了解每一项目占其薪资的比重。 以男生大学理工为例,从下表可看出是以 31500 为设计的基础。 假若张叁是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应徵担任「开 发技术员」,因其薪资就是本俸 17800+职务加给 7600+职等加给 1900+奖金基数 4200,合计 31500。 假设该员进公司担任的是「开发设计工程助理」,则其职务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19 加给为 8000,属四薪等一级。 所以其合计薪资为 31900。 了解为什麽这样吗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