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熟08~0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内容摘要:
F 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物体会运动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三、 填空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24 分,请将答案填在答卷纸题目中的横线上 ,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 13.( 8分) ( 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流是低压 (填直流或交流)电源,若电源频率 是 50Hz,则它每隔 s打一个点 . (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 A、 B、 C、 D、E、 F、 G为相邻的计数点, 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 ,则 C点的瞬时速度为 VC =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a = m/s2 (结果保留 3位有效数字) 14. ( 8 分) 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 如下实验装置,在竖直放置的立柱上端安装一个电磁铁,通电时小钢球被吸在电磁铁上;断电时小球自由下落,计时装置开始计时,立柱上有可移动的光电门,当小球经过光电门时,光电计时装置能测出小球从初始位置到这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 t,再用刻度尺测出电磁铁到光电门的距离 s,该同学利用上述装置通过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得到了如下一组数据: s/m t/s t2/s2 B A C G F A. B. C. D. E. F. G. 单位 : cm A B ( 1)为了能最直观地显示自由落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请帮助该同学在坐标纸上合理建立坐标系,并描点连线 ( 2)通过对该同学实验数据 的分析可知,自由落体 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 . 15. ( 8 分) 在《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关系》实验时,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 F 与形变量 x成正比,并且不同弹簧,其劲度系数也不同。 某学习小组从资料中查到: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的材料和形状有关。 该学习小组想研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原长的关系,现有 A、 B、C、 D 四根材料和粗细完全 相同 仅长度不同的弹簧 . ①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经过思考和理论推导,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甲同学认为弹簧 的劲度系数可能与弹簧原长成正比,乙同学认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可能与弹簧原长成 反 比,甲、乙中有一位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 . 你认为。江苏常熟08~0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相关推荐
、函数 2( ) 2 3f x x m x ,当 2,x 时是增函数,则 m 的 取值范围是 . 1 .函数 f(x)=log21(- x2- x+2)的单调增区间为 _________________ . 1函数 aaxxf 213)( 在( 0, 1)上存在 0x ,使 0)( 0 xf ,则 a 的取值范围为 ___。 1函数212lo g ( 6 2
ABCD中, AD∥BC , E是 DC的中点, EF⊥AB 于点 F. 求证: S梯形 ABCD=AB EF. 平移底 ,梯形转化成 :三角形 . G F E D B C A ⒋如图 ,等腰梯形 ABCD中, AD∥BC, AC⊥ BD, AD+BC=10, D
到 这 条 线 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7 做一做 (1)在一 张纸 上任意画一个角 ∠ AOB , A O B 沿角的两 边 剪下 将 这 个角 对 折,使角的两 边 重合。 做一做 p191 (2) 在折痕 (即角平分 线 ) 上任意取一点 C。 (3) 过 点 C折 OA边 的垂 线 , 得到新的折痕 CD, 其中点 D是折痕与 OA 的交点, 即垂足。 (4) 将 纸 打开, B C A
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用残渣来培育食 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 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24.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 不. 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B.糠尿病是由于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的
;次数是。 1 如右图所示,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x 1观察数列,按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 2, 4, 8, ,。 1 实数:- 32,18,-6,364中最大的数为。 y 1 A是数轴上一点,一只蚂蚁从 A出发爬了 4 个单位长度到了解 3,则 A所表示的数是。 1 在一次募捐活动中,平均每名同学捐款 a 元,结果一共损了 b 元,则代数式ab表示的实际意义是。 已知( b+2)
则 的值是nm, ……………………………………( ) A. 4,3 nm B. 2,1 nm C. 1,2 nm D. 3,4 nm 二、 填空题 ( 耐心填一填: 每题 4 分,共 40 分) 11.光的速度约为 3 105 千米/秒,太 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大约需要 5 102 秒,则地球 与太阳间的距离为 __________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2.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