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启东汇龙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及答案内容摘要:

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议者犹曰:“裕西入函谷,则进退 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 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 ”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拒之。 战于畔城,为晋将殊超石所败。 帝恨不用浩言。 (节选自《北史列经第九崔浩传》 ) 注释: [1]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 [2]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 [3]姚泓: 后秦国羌族人。 [4]兴:姚泓的父亲姚兴。 [5]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 [6)卞庄刺彪: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 项是 A、宫省左右,多以微过 得 . 罪 B、函谷 天险 . . ,裕何能西入 C、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 切齿 . . 久矣 D、劲躁之人,不顾 后患 . . 1下列各约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彼不能守,终 为 . 我物 B、市省左右,多 以 . 微过得罪 引以 为 . 流觞曲水 足 以 . 区区不能废远 C、未 若 . 假之水道 D、裕西入函谷, 则 . 进退路穷 虽与之俱学,弗 若 . 之矣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 则 . 耻师焉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 北 . 侵 B、不为 穷 . 通改节若此 若其救 北 . ,则南州复危 则进退路 穷 . ,腹背受敌 C、勿令西 过 . D、弱冠为通直郎,稍 迁 . 著作郎 多以微 过 . 得罪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 迁 . 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崔浩反对阻截刘裕军队理由的一组是 ①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②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 侵 ③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 ④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 ⑤所谓卞庄刺彪,两得之势也 ⑥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 彼不能守,终为我物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顺应环境,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 更表现出他长于谋划,智略过人。 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伐姚不是刘裕的真实意图,刘裕声东击西 ,是为了觊觎北魏。 C、崔浩不仅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而且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北魏明元帝采纳了内外朝公卿的意见,派车队阻截晋军,结果正如崔浩所言,“裕必上岸北侵”。 事后明元帝悔恨没有采纳崔浩的建议。 第Ⅱ卷 (共 105分 ) 四、 (15分 )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 ①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译文: ②战于畔城,为晋将超石所败。 译文: 1阅 读下列两首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绝句,回答问题。 (6分 ) 甲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乙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 ]无那:无奈。 (1)请简要分析 [甲 ][乙 ]两诗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答: (2)[甲 ][乙 ]两诗在 (“情”与“景”关系的处理上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请作简要分析。 答: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答两小题, 4分 ) (1)天地也 !只合 把清浊分辨,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关汉卿《窦娥冤》 )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 )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李煜《虞美人》 ) 五、 (18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 22题。 垂钓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 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 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 — 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 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 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