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xx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丧气地往回走。 刚进村,就见妹妹远远地迎了上来。 一看见妹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猪找到了。 果然,是父亲在附近的崔庄找到的。 原来,头天下午猪跑到人家的包产地里吃麦苗,被人家赶到自家的猪圈里圈了起来。 父亲给人家买了两盒烟,才把猪赶回来的。 回到家里,父亲母亲脸上都是一脸的欢笑。 突然,妹妹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说: “ 哎,我嫂哩。 ” 又问我: “ 哥,我嫂不是跟你一块儿找猪去了吗。 ” 母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知道出大事了,像个孩子一样 “ 哇 ” 地哭了起来。 母亲一哭,本来就是一个孩子的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 父亲虽然没有哭,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 就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安店去。 新安店,是京广线上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火车站。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从徐美红与 “ 我 ” 回乡下过年,到后来因为一头猪的缘故,徐美红逃离,应该说二人爱情的过失是一种偶然。 B.作为厅长的 “ 千金 ” ,徐美红因为 “ 我 ” 的才华而来到乡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那个时代的超越,以及她对爱情的一份大胆与执着。 C.妹妹机灵聪明,憨直率真,说话不注意场合,这些特点恰恰增加了小说的戏剧性,同时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D.整篇小说通过细腻的对话描写与心理 描写,讲述了一个生动的乡村闹剧,反映出较为深刻的社会问题。 E.小说用诗化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令人遗憾的爱情故事,小中见大,展现了中国社会中存在的城乡矛盾冲突。 ( 2)小说开始写徐美红到农家过年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 6分) ( 3)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 6分) ( 4)本文以 “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 为题,有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多方面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说明。 (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题。 ( 25分) 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 —— 黄炎培 1903 年春,川沙小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黄炎培教育生涯的发端。 作为校长,黄炎培只尽义务,不领薪水。 他还亲自上讲台,每天讲课 3小时。 在他的努力下,这所小学办得如火如荼,人们以自己的孩子能入川沙小学为荣。 1906 年,黄炎培创办了浦东中学。 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黄炎培都冲在第一线。 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由他把关、拍板。 黄炎培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了 “ 勤、朴、诚 ” 人生修养三要点。 革命家张闻天、文学家叶君健、物理学家王淦昌、翻译家卞之琳、教育家夏坚白、会计专家潘序伦、历史 学家范文澜、导演谢晋以及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都曾就读于浦东中学。 该校在当时享有 “ 北南开,南浦东 ” 的盛誉。 辛亥革命后,黄炎培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出了科学、严谨、可行的《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全力以赴进行落实,使得江苏省很快成为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为教育界树立了楷模。 黄炎培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国内外进行多方考察。 1914 年 2 月,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考察教育,历时 95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 同年 9月,他又到山东、北京、天津考察教育, 历时 36 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 1915年,他又随中国实业考察团在美国考察了 25个城市 52所学校,历时三个月,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包括总统威尔逊、大发明家爱迪生),尤其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 1917 年,他还到日本、菲律宾考察,历时两个月。 黄炎培由此获得了 “ 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 ” 的美誉。 黄炎培考察的重大收获是更加肯定了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他下定决心要在中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 1917年 5月 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正式成立,黄炎培担任办事部主任。 职教社诞生以后,逐渐形成一个完整、宏大、有机的体系, 它的触角伸展到许多领域,成果之丰硕,实属罕见。 光是一个中华职业学校,从 1918年创立到 1952年被轻工业部接管,培养毕业生多达 7000人以上,其中不乏名人,包括数学家华罗庚、社会活动家徐伯昕、经济学家顾准、演员秦怡等等。 在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黄炎培不断地发展、深化着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于 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脱离生产的弊病,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 这篇文章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成为黄炎 培职业教育的理论雏形。 后来,在实用主义基础上,黄炎培进一步提出了 “ 大职业教育主义 ” ,即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乖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肓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 至此,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基本成熟。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散发着浓厚的平民气息。 他认为,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 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 黄炎培崇尚简朴生活。 他从不添置家产,卧室就是会客室。 国难当头之时,黄炎培要求职教社同志勤俭节约,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 抗战胜利后,职教社总社迁 回上海,由于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黄炎培不得不卖藏书、字画以资生活。 杜月笙听说了,送来两千大洋资助他,黄炎培却把这笔数目不小的钱全部捐给了职教社,自己依旧卖字。 黄炎培的朋友江恒源,曾经用 “ 侠骨慈肠、锦心绣口 ” 一语评价他。 对此评价,黄炎培当之无愧。 终其一生,他淡泊从容地面对人世沧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他的心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永远是国家、人民、职业教育。 他用一生的执著追求和光辉事业,完美地诠释了“ 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 八个字。 (摘 编自《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相关链接】 ① 黄炎培始终如一地将爱国主义灌输于日常教导之中。 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的第一条是:“ 同人认此为救国家救社会唯一方法,矢愿相与始终也。 ” ② 黄炎培始终秉持一个坚定的志向:拒不做官。 北洋政府两次任命他为教育总长,他坚辞不就,矢志不渝,埋首教育事业。 ③ 黄炎培先生的爱国思想、民主思想和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思想,贯串在他一生的业绩之中,是很值得传诸后人的。 (孙起盂 1988年 l1月 6日题词) (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 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黄炎培创办的浦东中学,由于有张闻天、叶君健、王淦昌、卞之琳、蒋经国、蒋纬国等名人在那里就读,使该校享有 “ 北南开,南浦东 ” 的盛誉。 B. 1914年以后,黄炎培历时多天,在国内外进行了多方考察,他的考察都是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C.黄炎培获得 “ 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 ” 的美誉,是因为他不但经常深入各地考察,而且善于根据考察见闻写出自己的考察日记。 D.《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不让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弊病,是黄炎培对于自己 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 E.黄炎培的一生对职业教育倾注了无数心血,他认为兴办职业教育可以拯救国家和民族,他也因而成为中华民族职业教育的伟大先驱。 ( 2)黄炎培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重大贡献。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6分) ( 3)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6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