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物质的特性内容摘要:
向阳面达 100℃ , 背阳面达- 100℃ , 而卫星内部的电子 设备又需将温度控 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我国科学家采用了 热管温控技术,管内 工作的液体在高温端汽化吸热,在低温端液化放热,这样反复工作使卫星两端的温度趋于平衡。 电冰箱工作时,其背面为什么会发热。 气体液化时需要吸热 固态 液态 气态 液 化 汽 化 直接 熔 化 凝 固 发黑的灯泡 雾凇 雾凇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升华 : 物质 直接 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凝华 : 物质 直接 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水蒸汽上升 在高空,水蒸汽凝结成小水珠 小水珠不断聚集形成云 当小水珠变大就下雨了 熔 化 凝 固 汽 化 液 化 升 华 凝 华 吸 吸 吸 放 液 气 固 云 雪 (冰 ) 露 雾 雨 霜 (液化) (液化) (液化) (液化) (凝华) (液化 凝华 ) 如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离子构成的。 一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个数为: 分子的特点: 很小 质量小 体积小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flash 固体 液体 气体 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 举例说明是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还是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 分子处于不停的 运动 之中 气体分子扩散 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另一处的现象,叫做扩散。 实验表明液体会也会扩散,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固体也能发生扩散(如: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内里会变黑) 物态变化现象的微观解释 蒸发 是一种缓慢进行的汽化方式,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蒸发实质上是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物态变化现象的微观解释 沸腾 是有别于蒸发的另一种汽化方式,从分子运动角度看,液体沸腾时,一方面处于液面的分子要离开液面 ,另一方面液体内部气泡壁上的分子也要离开液面 蒸发和沸腾汽化现象不一样,但本质是一样的。 探索活动一: 将一药匙蔗糖放入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并进行搅拌。 蔗糖能完全溶解吗。 答:能。 逐渐增加放入水中的蔗糖数量,蔗糖是否完全溶解。 答:不能 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探索活动二: 在 2只烧杯中都装有 20ml水,分别放入 10克蔗糖和食盐,并进行搅拌。 两种物质是否都完全溶解。 答:不能。 结论: 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的。 思考:两杯水的质量为何要相同。 为了知道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的高低,必须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实验,因此必须取相同质量的水才能进行比较。 探索活动三: 将探索一中还有未溶解蔗糖的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蔗糖还能继续溶解吗。 答:能。 结论: 蔗糖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有些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弱。 探索活动四: 将植物油分别滴入水中和香蕉水中,能溶解吗。 答:植物油不溶于水能溶于香蕉水中。 结论: 某物质在不同的其它物质中溶解能力也不同。 探索活动五: 将汽水倒在杯子里,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有气泡产生。 气泡是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产生的。 对烧杯中的汽水进。中考物理物质的特性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中考物理电功与电功率
10(20)A 1600r/kwh 例题分析 2020年 12月 19日星期六 娄底市物理中考教研课 主讲:娄底一中 杨菊九 14 220V 10(20)A 1600r/kWh P= = 1/60h = W t ∴ 例题分析 2020年 12月 19日星期六 娄底市物理中考教研课 主讲:娄底一中 杨菊九 15 ,铭牌已变得模糊不清,只知道额定电压为 220V。
中考物理电学实验归纳
实验要求: 1. 连接电路前开关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处在阻值最大处; 2. 电压表量程不能超过电源电压; 3. 注意控制变量: ⑴研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关系时,保持 R2不变,改变 R1值,移动滑片保持 AB两端电压不变,确定各电阻上的电压分配与电阻值的正比关系; ⑵研究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关系时,保持 R2不变,改变 R1值,移动滑片保持干路总电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