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xx届高三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相等,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卫星是如何进行变轨,以及在比较 Q点的速度和圆轨道速度时,引入另一个圆轨道串联 一下,问题引刃而解. 5.如图所示, ABC为与匀强磁场垂直的边长为 a的等边三角形,比荷为 e/m的电子以速度v0从 A 点沿 AB边入射,欲使电子经过 BC 边,磁感应强度 B的取值为 ( ) A. B> B. B< C. B> D. B< 【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 【专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 【分析】电子进入磁场后受到洛伦兹力作用而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半径公式 r= 知,电子的速率越大,轨迹半径越大,欲使电子能经过 BC边,当电子恰好从 C点离开时,轨迹半径最小,由几何 知识求出最小的半径,由半径公式求出 B的最大值,即可得到 B的范围. 【解答】解:当电子从 C点离开磁场时,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对应的半径最小,设为 R,则几何知识得: 2Rcos30176。 =a ,得 R= ; 欲使电子能经过 BC边,必须满足 R> 而 R= = 所以 > 化简得 ; 故 D正确, A、 B、 C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是磁场中临界条件问题,关键是运用几何知识求最小的轨迹半径,即可由半径求解 B的范围. 6.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 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 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一铜质细直棒 ab水平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 动势大小为 E1,下落距离为 E2.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 EE2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E1> E2, a端为正 B. E1> E2, b端为正 C. E1< E2, a端为正 D. E1< E2, b端为正 【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则. 【专题】压轴题.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知道由铜 棒下落,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 由于下落距离不同,根据磁感线的分布求出铜棒切割磁感线时的有效长度. 再根据 E=BLv进行对比. 最后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出电流方向,根据电源内部电流方向特点找出电源的正负极. 【解答】解: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BLv,如下图, L1=2 =2 R, L2=2 =2 R, 又根据 v= , v1= =2 , v2= =4 , 所以 E1=4 BR, E2=8 BR=4 BR, 所以 E1< E2. 再根据右手定则判定电流方向从 a到 b,在电源内部电流时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 故 D正确. 【点评】由于铜棒切割磁感线时没有形成回路,所以铜棒做的是自由下落. 对于电源而言,电源内部电流是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 7.如图所示,真空中两虚线圆为以 O为圆心的同心圆,分别于坐标轴交于 abcd、 efgh;在ac两点固定两个等量点电荷 +Q, bd两点固定两个等量点电荷﹣ 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g、 f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 e、 h两点的电势相同 C.将质子从 e移到 o电场力一直做正功 D.将质子从 o移到 f电场力一直做正功 【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势. 【专题】比较思想;合成分 解法;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 【分析】根据电场的叠加原理分析电场强度的关系.根据对称性分析电势关系.先判断出电势的变化,再分析移动质子时电场力做功的正负. 【解答】解: A、根据电场的叠加原理可知,两个正电荷和两个负电荷在 g点产生的场强方向沿 y轴正向,则 g点的场强方向沿 y轴正向.两个正电荷和两个负电荷在 f点产生的场强方向沿 y轴负向,则 f点的场强方向沿 y轴负向, g、 f两点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电场强度不同,故 A错误. B、在两个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根据对称性可知, e、 h两点 的电势相同.在两个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根据对称性可知, e、 h两点的电势也相同.则根据叠加原理可知, e、 h两点的电势相同.故 B正确. C、根据电场线的分布可知, eo 间的电场线方向沿 e→o ,质子所受的电场力方向由 e→o ,则将质子从 e移到 o电场力一直做正功.故 C正确. D、根据电场线的分布可知, of 间的电场线方向沿 o→f ,质子所受的电场力方向由 o→f ,则将质子从 o移到 f电场力一直做正功.故 D正确. 故选: BC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情况,熟练运用电场的叠加原理来分析电场强度 和电势关系. 8.如图所示,甲图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均为 M的物体 A、B( B物体与弹簧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 拉力 F作用在物体 A上,使物体 A开始向上做加速度为 a的匀加速运动,测得两个物体的 v﹣ t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 g),则 ( ) A.施加外力前,弹簧的形变量为 2 B.外力施加的瞬间, A、 B间的弹力大小为 M( g﹣ a) C. A、 B在 t1时刻分离,此时弹簧弹力恰好为零 D.弹簧恢复到原长时,物体 B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胡克定律. 【分析】题中弹簧弹力根据胡克定律列式求解,先对物体 AB 整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再对物体 B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t1时刻是 A与 B分离的时刻,之间的弹力为零. 【解答】解: A、施加 F前,物体 AB整体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有: 2Mg=kx解得: x=2 故 A正确. B、施加外力 F的瞬间,对 B物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弹 ﹣ Mg﹣ FAB=Ma 其中: F 弹 =2Mg 解得: FAB=M( g﹣ a),故 B正确. C、物体 A、 B在 t1时刻分离,此时 A、 B具 有共同的 v与 a且 FAB=0; 对 B: F 弹 ′ ﹣ Mg=Ma 解得: F 弹 ′=M ( g+a),故 C错误. D、当 F 弹 ′=Mg 时, B达到最大速度,故 D错误. 故选: AB. 【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 A与 B分离的时刻,它们间的弹力为零这一临界条件;然后分别对AB整体和 B物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分析,不难. 9.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 v0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为 P,牵引力为 F0, t1时刻,司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的功率立即减小一半,并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到 t2时刻,汽车又恢复了匀速直线运动.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中汽车牵 引力 F随时间 t、速度 v随时间 t变化的图象是 ( ) A. B. C. D. 【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专题】功率的计算专题. 【分析】汽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等于阻力,根据功率和速度关系公式可得: P=Fv,当功率立即减小一半,牵引力减为一半,物体减速运动,分析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及 F的变化快慢即可解题 【解答】解: A、首先 P=Fv,开始的时候 p=F0V0,功率降一半的时候,速度不能瞬间改变,所以瞬间变化的是力 F,减小一半.由于一开始匀速,所以摩擦力等于 F,故功率减半,导致牵引力下降,汽车开 始减速,减速过程中,牵引力慢慢增大,减。山东省潍坊市20xx届高三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相关推荐
2020年 12月 3日至 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据此回答 17- 18题 17.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从“稳健”到“从紧”, 从经济生活看 ①是为了抑制经济过热 ②是为了刺激经济快速发展 ③存贷利率可能会提高 ④存贷利率可能会降低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8.在对 2020年经济工作的总 体要求和任务部署中
55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 在试题卷中。 (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16.( 6 分)实验室需要配制 L1的烧碱溶液 500mL,根据溶液配制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 1)实验中除了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量筒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其它玻璃仪器有: ; ( 2)根据计算得知,所需 NaOH固体的质量为 g; ( 3)配制溶液的过程中
the nest is entirely made up of nonreproductive female workers. Their population is refilled every year, by a new rain of unfortunate ants that slide down the hole. The researchers say that when they
, D错误. 故选: B. 5.下列针对中心法则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记忆细胞、浆细胞的细胞核中都能发生图中的 ① 过程 B. ①② 过程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 ①②③ 过程可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的细胞质中 D.如果某病毒的 RNA分子中尿嘧啶占 26%,腺嘌呤占 18%,则经 ④ 过程合成的 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为 22%、 28% 【考点】 7H
b D.实验组为 b和 c,对照组为 a 20202017 学年上学期 阶段性测试 初二生物试题 第 II卷(非选择题 共 50分)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6个小题,共 50分) 题号 26 27 28 29 30 31 总分 得分 26.( 10分)玉米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公认的“黄金食品”。 下图中字母 A、 B、 C、D表示玉米的部分生长发育过程,数字 3表示玉米种子的结构。
话„„”文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1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物种消失 用“春天”来形容 20世纪 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父子兄妹聚在一块小田里精耕细作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