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xx_20xx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学分认定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3)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具体如下表所示。 比较项目 基因 染色体 生殖过程中 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 形态结构 相对稳定 存 在 体细胞 成对 成对 配子 成单 成单 体细胞 中来源 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 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形成配子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 2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一条染色体上有多对等位基因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一定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答案】 A 【考点定位】基因和 染色体的关系 【名师点睛】染色体、 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B 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 1/2患病 C 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D 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答案】 A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 伴性遗传: 概念:是指在遗传过程中子代的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 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 伴性遗传方式 遗传特点 实例 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 “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最可能为“ X显”(男病女必病) 连续遗传 抗维生素 D佝偻病 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 “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最可能为“ X隐”(女病男必病) 交叉遗传 红绿色盲、血友病 伴 Y染色体 “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无女性患者”――最可能为“伴 Y”(男性全为患者) 连续遗传 外耳道多毛症 2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 ZW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 ZW个体 为雌性, ZZ 个体为雄性 B. 一个男子把 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他外孙女的概率为 0 C. 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该红绿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她的父亲或母亲 D. 人类红绿色盲基因 b在 X染色体上, Y染色体上无它的等位基因 【答案】 B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27.下列关于伴性遗传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 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B.位于 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C.伴性遗传的基因存在性染色体上,其遗传和性别有关 D.伴性遗传不一定要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而遗传 【答案】 D 【解析】 位于 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A项正确;位于 X染色体上 的显性遗传,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B项正确; 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与性别相关联, C项正确; 性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所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是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 D项 错误。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 ① 设法把 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②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两者都运用了 ① 和 ② B.前者运用了 ① ,后者运用了 ② C.前者只运用了 ② ,后者运用了 ① 和 ② D.前者只运用了 ① ,后者运用了 ① 和 ② 【答案】 D 【考点定位】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名师点睛】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异同 比较项目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不 同 点 方法 不同 直接分离:分离 S型细菌的 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 R型细菌混合培养 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 32P和 35S标记DNA和蛋白质 结论 不同 证明 DNA是遗传 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相 同 点 ①均使 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②都遵循了对照原则;③都能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但都不能证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9. 一个不含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在脱氧核苷酸被 32P标记及氨基酸被 15N标记的细菌内,连续繁殖三代,含有 32P和 15N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百分数为 ( ) A. 100%、 100% B. 25%、 50% C. 50%、 50% D. 25%、 0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细 菌体内的脱氧核苷酸被 32P标记,氨基酸被 15N标记,由于噬菌体侵染 细菌时,利用细菌内的物质来合成 自身的 蛋白质和复制 DNA,故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 32P和15N标记, A项正确, B、 C、 D项错误。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30. 对 DNA分子的碱基进行数量分析,可以通过检测其中某种碱基的数目及其比例来推断其他碱基数目及其比例。 假如检测某 DNA分子得知碱基 A的数目为 x,其比例为 y,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 A.碱基总数量为 x/y B.碱基 C的数目为 x( — 1) C.嘌呤与嘧啶的比例为 x/(1y) D.碱基 G的比例为( 1— y) /2 【答案】 A 【解析】某 DNA分子中碱基 A的数目为 x,其比例为 y, 则全部的碱基数是 x/y, A项 正确 ;双链 DNA分子中,不互补的碱基 A+ C=碱基总数的一半,所以碱基 C的数目= 1/2 x/y- x= x, B项错误; 双链 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相等,因此嘌呤与嘧啶的比例是 1, C项 错误 ;由于不互补的碱基 A+ G的比例=碱基总数的 1/2,所以碱基 G的比例 = 1/2- y, D项错误。 【考点定位】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名师点睛】 DNA分子中的碱基 计算的常用方法 (1)互补的两个碱基数量相等,即 A= T, C= G。 (2)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数量之和占总碱基数的 50%,即嘌呤之和=嘧啶之和=总碱基数 50%, A+ G= T+ C= A+ C= T+ G= (A+ T+ C+ G) 50%, A+ GT+ C= A+ CT+ G= 1。 (3)一条链中互补的两种碱基的和 等于 另一条链中这两种碱基的和,即 A1+ T1= A2+ T2, G1+C1= G2+ C2( 2分别代表 DNA分子的两条链,下同 )。 (4)一条链中互补的两种碱基之和占该单链碱基数的比例 等 于 DNA分子两条链中这两种碱基数量之和占总碱基数的比例,即 A1+ T1A1+ T1+ G1+ C1=A2+ T2A2+ T2+ G2+ C2=A+ TA+ T+ G+ C, G1+ C1A1+ T1+ G1+ C1=G2+ C2A2+ T2+ G2+ C2=G+ CA+ T+ G+ C。 (5)一条链中两种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另一条链中该比值 互为倒数 ,即若一条链中A1+ G1T1+ C1(或A1+ C1T1+ G1)= K,则另一条链中A2+ G2T2+ C2(或A2+ C2T2+ G2)=1K。 31.下列有关 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个脱氧核糖均只与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相连 B.碱基对数量和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分子的多样性 C.若双链 DNA分子一条链上 A+ T/G+ C=b,则另一条链上 A+ T/G+ C=1/b D. DNA分子复制是在 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 DNA分子的过程 【答案】 B 【解析】 DNA分子中 一般每个脱氧核糖均与两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相连,末端的脱氧核糖与一个磷酸及一个碱基相连, A项错误;碱基对数量和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分子的多样性, B项正确; 若双链 DNA分子一条链上 A+ T/G+ C=b,根据 两条链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则可推知另一条链上 A+ T/G+ C= b, C项错误; DNA分子复制是在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 DNA分子的过程, D项错误。 【考点定位】 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 【名师点睛】 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 亲代 DNA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的过程。 (2)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条件 模板: 解旋后两条母链原料:细胞中 游离的 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 ATP酶:解旋酶、 DNA聚合酶 等 (4)过程: DNA――→解旋 酶 两条母链 ――→DNA聚合 酶 形成子链→新 DNA分子。 (5)方式: 半保留复制。 (6)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 (7)意义:将遗传信息 从亲代传给了子代 ,从而保持了 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4号和 5号个体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则 7号产生同时带有白化病基因和色盲基因配子的几率是 ( ) A. 1/4 B. 1/16 C. 1/64 D. 1/256 【答案】 C 【考点定位】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 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 现有基因型均为 AaBb的双亲,在他们所生后代中视觉正常的可能性是 ( ) A. 7/ 16 B. 3/ 16 C. 9/ 16 D. 4/ 16 【答案】 C 【解析】 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型均为 AaBb的双亲所生后代为: A_B_(正常) ∶A_bb(异常) ∶ aaB_(异常) ∶ aabb(异常) = 9∶ 3∶ 3∶ 1。 由此可见,视。山东省淄博市20xx_20xx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学分认定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相关推荐
B.②③ C.②④ D. ①④ 16漫画《按程序办》对政府工作的启示是 ①审慎行使权力,做到权责一致 ②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③简化行政手续,提高行政效率 ④坚持依法行政,维护政府权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国家总理李克强在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大 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这是一句接地气的话语,更是建设现代政府的宣言。 有权不可任性
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所以影响因素是催化剂, 故 A合理; B、食物的变质是缓慢氧化, 这一过 程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反应进行得快,响因素是冰箱内温 度,故 B合理; C、蜡烛在纯氧中燃烧的火焰比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更明亮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一样,响因 素是主要是氧气的浓度不同,故 C不合理; D、铁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影响因素是氧气 的浓度,故 D合理。 故选 C。 考点:
(非选择题 共 56 分 ) 三、填空题 (共 12 分,每空 3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 1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中,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 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 橡皮条。 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填字母代号)
D.该反应的正方向的 ∆H 0 13. 对可逆反应: A(g)+3B(g) 2C(g) ∆H 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升高温度 平衡逆向移, v(正)、 v(逆)都增大,但 v( 逆 )增的更大 B. 增大压强 平衡正移, v(正)、 v(逆)都增大,但 v(正)增的更大 C. 增大 A的浓度 平衡正移, v(正)会增大,但 v(逆)会减小 D. 采用催化剂一般 v(正)、
S5 UKS5 U] C.强调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 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 2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 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它是一条分界线。 ”这里的“分界线”突出表现在 ( ) A.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 B.颁布《临时约法》,实行政党政治 C.鼓励发展工商,实业救国成为潮流 D.断发易服
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据此完成 27~ 28题。 27.材料反映出的我国人口现象是 A.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东部 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快 28.出现该人口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东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西部生态环境的恶化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户籍管理政策的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