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xx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北师大版内容摘要:
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 “ 大弦 ”“ 小弦 ” 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 “ 如急雨 ”“ 如私语 ” 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 “ 大珠 ” 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 “ 间关 ” 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 “ 莺语花底 ” 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12.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 “ 冰泉 ”“ 凝绝 ” 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 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 “ 泉流冰下 ” , 用视觉形象的冷涩 强化了听觉形象。 B. “ 别有 ”“ 此时 ” 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 无声胜有声 ” 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 “ 银瓶 ”“ 铁骑 ” 两句表现了 “ 声暂歇 ” 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 “ 曲终 ”“ 四弦 ” 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 4分) ⑴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间关: ⑵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凝绝: ⑶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 声胜有声 暗恨: ⑷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迸: 1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 2分)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 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1这首诗中有许多描绘乐曲声的比喻句,按表现乐曲的不同特点填空:( 4分) ① 形容乐声粗重的: ② 形容乐声轻细的: ③ 形容乐声流畅的: ④ 形容乐声冷涩的: (二)阅读文言文《 岳阳楼 记》 (节选),完成第 16— 20题。 ( 15 分) ①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喂,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 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 咦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乎。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嗯。 微斯人,吾谁与归。 16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 4 分) ① 薄暮冥冥 薄: ② 去国怀乡 去: ③ 春和景明 景: ④ 长烟一空 一: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 4 分) ①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8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 2 分) 19 、请写出选文中具体体现“二者之为”的两个短语,并说出“二者之为”所表现的胸怀与古仁人有何不同。 (用原文回答) ( 3 分) 20 、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第② ③ 两段对第④ 段的作用。 ( 2分) (三)阅读《项链》选段做题( 12分) 她先看了几副镯。山东省枣庄市20xx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北师大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