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xx-20xx学年高二8月月考地理试题内容摘要:
A 【解析】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右侧侵蚀较重;受惯性的影响,河流的凹岸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凸岸受流水的堆积作用。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 ①③位于河流的凹岸,受流水侵蚀作用强,侵蚀严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的 物体向右偏, ⑤ 位于河流的右岸,受流水侵蚀作用强,侵蚀严重。 故 ①③⑤ 正确,答案选 A。 点 睛: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侵蚀岸的判断,难度不大,掌握判读规律即可。 判断河流哪侧为侵蚀岸时一般有两种情况, 如果是平直的河段,考虑该河流所在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右岸为侵蚀岸,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左岸为侵蚀岸;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则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下图为 “ 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有关该地岩层形成顺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在乙之前形成 B. 丙形成时间最早 C. 丁形成时间最晚 D. 戊在乙之前形成 26. ① 、 ② 两地( ) A. 所处地质构造相同 B. 可能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 C. 岩石破碎程度相似 D. 目前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 【答案】 25. C 26. D 【解析】 25. 读图结合图例可知,甲和乙岩层均在戊岩层下面,说明形成年代在戊岩层以后,但是两者形成年代早晚不能确定, A错。 ① 处缺失了丙乙岩层,既有可能形成以后被外力侵蚀掉了,不能确定丙岩层形成在甲之前还是之后, B错。 图中丁岩层位于所有岩层最上层,形成年代最晚, C对。 戊在乙上面,形成年代晚, D错。 故选 C。 26. 读图可知, ① 处岩层发生断裂,地质构造为 断层, ② 地中间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A错。 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背斜地区, ①② 两地为断层和向斜构造,不会存储油气, B错。 断层处岩层破碎,而向斜岩石受挤压,较为坚硬, C错。 两地目前均以外力作用为主, D对。 故选 D。 读下图 “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 ,完成下面小题。 27. 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 ) A. 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 垂直地域分异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 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 28. 影响图中四座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主要因素( )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地势高低 D. 山脉走向 【答案】 27. A 28. B 【解析】 27. 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的基础是因纬度不同而造成的热量条件的差异,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故答案选 A。 28. 甲地纬度最低,热量丰富,因此山地苔原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较其他山地高。 故答案选 B。 点睛: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 ① 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 —— 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b.山 体海拔 —— 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c.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 —— 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② 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 —— 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b.坡向 —— 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图甲为 “ 我国 2020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状况图 ” ,图乙为 “ 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 ” ,图丙为 “ 我国某省 2031年人口金字塔预测图 ”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9. 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 A. Ⅰ 阶段 B. Ⅱ 阶段 C. Ⅲ 阶段 D. Ⅳ 阶段 30. 图丙反映出该省 2031年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B. 人口增长速度快 C. 就业压力太大 D. 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答案】 29. B 30. A 【解析】 29.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该城市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图乙中下侧横轴表示死亡率、上侧横轴表示自然增长率、右侧纵轴表示自然增长率、左侧纵轴表示出生率。 根据图甲该市出生率 8‰ 、死亡率 4‰ 、自然增长率 4‰ 的状况,只有 Ⅱ 阶段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 B。 30. 从图可知到 2031年,因 05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表明人口增长速度减慢, B错误; 20- 40岁人口比重下降,就业压力将减小, C错误;性别比变化不大, D错误;而 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达到 10%以上,所以人口的老龄化程度高, A正确。 故答案选 A。 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 “ 关东 ” ,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 “ 闯关东 ”。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 “ 雁南飞 ” 现象。 读图和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1. 下列选项不是吸引山东人 “ 闯关东 ” 的原因( ) A. 东北地区土地辽阔,有利于农民开荒种地 B. 政府开放封禁政策,加大了山林、草原的开发 C. 东北地区当时人均 收人水平高 D. 山东当时战局混乱 32. 现在黑龙江人口出现 “ 雁南飞 ” 迁往山东的原因是( ) A. 两地经济收入差别 B. 两地城镇化水平差异 C. 人口密度差异 D. 两地资源丰富程度的差异 33. 当中原地区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人口金字塔最可能接近图中( ) A. B. C. D. 【答案】 31. C 32. A 33. A 【解析】 31.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 题干要求的是东北地区的吸引作用。 东北地区土地辽阔森林浩瀚,加之政策 上开放封禁。 而山东当时占据混乱,因此山东人为了生计而大量迁入,当时东北地区的人均收人水平并不高,故答案选 C项。 32. 改革开发以来,由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东北地区,故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而出现 “ 雁南飞 ” 现象。 故答案选 A。 33. 根据材料与所学的历史知识可知,当年闯关东的主要是以男性的青壮年为主,结果必然导致关东地区的青壮年男性的比重偏大,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人口迁移产生的原因。 本题的关键是熟悉闯关东、开垦北大荒,及 “ 雁南飞 ”的历史背景,试题难度中等。 解答本题还要了解不同地域的地域 文化,掌握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人口年龄结构、加强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所产生的影响。 读 “ 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 ” ,回答下面小题。 34. 从城市功能区分布的结构看,该城市属于( ) A. 同心圆模式 B. 扇形模式 C. 多核心模式 D. 条带状 35. 下列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 a区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34. B 35. D 【解析】 34. 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 图示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特征:以中心商务 区为中心,其他功能区由市中心向外呈放射状辐射,故判断为扇形模式。 故答案选 B项。 如图为欧洲西部大不列颠岛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6. 图中, M区域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原因是 ( ) A. 气候温湿 B. 土壤肥沃 C. 水源充足 D. 草原面积广 37. 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共有的特征是( ) A. 机械化程度高 B. 水利工程量大 C. 投入劳动力多 D. 受市场影响大 【答案】 36. A 37. D 【解析】 36. 读图分析, M位 于欧。安徽省蚌埠市20xx-20xx学年高二8月月考地理试题
相关推荐
19.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的.生产者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这些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下列( )能把有机物再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20. 腐烂的水果散发出酒味,起主要作用的是( ) A.细菌 B.霉菌 C.醋酸杆菌 D.酵母菌 21. 日常生活中,适合保存新鲜牛奶方法是( ) A.脱水法 B.高温消毒法 C.真空消毒法 D.巴氏消毒法
⑥ “ 闺女呀,你看看这是啥。 ” 老人把那张纸片送到我眼前。 “ 这是 „„ 是火车票啊。 ” 我有些吃惊地回答,心中暗想:要饭的玩出新花样来了。 “ 真的是火车票。 ” 老妇人惊喜地大声问。 “ 真的是火车票。 这是 日从北京开往 的火车票。 ”“ 哎呀,这太好了。 ” 听到我肯定的 回答,老妇人高兴地咧开嘴笑着,露出嘴里几颗残留的牙。 ⑦ 几步之外那中年妇女听到我的回答也笑了
没感到窒息,却不知风从哪里来。 阿别吩咐矿工们找风源,有了风源就可能找到出口。 五个人开始行动了,阿别没让所有人一起行动,他想让大家保存体力,他们在井下还不知要呆多少天呢。 有人往外打手机,但是信号不好。 阿别就让所有人都把手机关了,节省电源,只留一部精良的随时与外面联络。 子夜十分,一个叫阿炯的矿工终于和救援队伍联系上了。 外面说,他们正在积极想办法, 确定方位,让他们坚持住。 这话就是说
、期刊的扶持力度 ,提高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的自办率。 这一做法进一步印证了 ( ) 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②党和国家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③普通话是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的通用语 ④党和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A.①④ B.②④ C. ②③ D.③④ :“ 大陆和台湾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把它一道维护好、建设好,使 其花团锦簇,花好总有月圆时。 ”我们必须要坚持的政治基础是 ( )
等的溴化亚铁跟氯气反应 4ClBr2 F e2Cl2 B r2 F e 2322 C.硫化钾晶体溶于水 O2HS 22 SH2OH 2 D.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硫酸 OHCO2HCO 2223 21.某无色透明的溶液,在 pH= 0和 pH= 14的条件下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2Fe K 24SO 3NO B. 2Mg
B. 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C. 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 人工选择,生殖隔离 14.关 于人体中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突触小泡中能检测到神经递质 B. 神经递质能作用于突触后膜 C. 神经递质在发挥效应后会迅速失去作用 D. 突触前膜只有在兴奋后才能合成递质 15.和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四大系统是 A.消化 呼吸 神经 内分泌 B.消化 呼吸 循环 泌尿 C.循环 泌尿 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