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xx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内容摘要:

穷的欧洲总希望攀上东方、亚洲和中国这样的富亲戚,希望跟东方扯上关系。 所以那个时期的欧洲反而是具备“世界”和“世界史”视野的,漫长的 16 世纪可以说是“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历史”,那个时候西方人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东方杂种”。 材料二 从全球社会结构运动的视野来看, 16 世纪后期这种结构性的供求关系一旦形成就对于全球物质生产、环境生态以及社会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两条发展道路或 两个世界之间的“大分流”也因此而形成:一条是亚洲式的,通过追求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市场的不断扩大来节约资本,从而以市场扩张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另一条是欧洲或西方式的,通过追求资本的利润率和资本的积累,形成不断变迁的世界“资本中心”外围的结构,并利用这个资本中心,对于广阔的外围和“边缘”加以排斥和剥削。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 16 世纪“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 13 分) ( 2)依据材料二,分析“亚洲式”和“西方式”发展道路的特征,并概 述两条道路对东西方发展产生的影响。 ( 12 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2 分) 材料 英国革命中出现的很多现象,在其他革命中也出现了,比如英国有一个克伦威尔,法国有一个拿玻仑;英国有斯图王特王朝复辟,法国有波旁王朝复辟;英国有平等派和独立派的斗争;法国有雅各宾派和吉伦特派的斗争;同样的比较也可用于俄国革命和其他革命中。 这种可比性完全是出于偶然吗。 应该不是。 如果用曲线表示英国革命中的上升和下滑趋势,也就是革命从无到有、积盛而衰的全过程,那么这条曲线就酷似一座山峰,从低处向上,越过顶峰,然后就下滑。 这种 峰形曲线几乎可以用来表述世界上发生过的任何革命,只要这个革命走完了它的全过程,而不是半途而废,或者中途被击败。 英国革命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在其他革命中找到对应点,这是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 ——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概括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并以某国(英法除外)革命为例,论述上述观点。 (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 44.【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5分) 材料 武则天时期选官滥杂,唐中宗复位后,韦皇后及安乐公主把持政柄,大肆卖官,所置员外、检校、判、知等官泛滥,多达数千人,造成政府开支 急剧增加。 唐玄宗即位后,开始裁剪冗官,“大革奸滥,十去其九”,并停废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精简官僚机构。 在此基础上,玄宗严格控制官吏的铨选,尤其重视县令的选任。 开元四年( 716年),玄宗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有 45人因不合格被淘汰。 玄宗颁布《整饬吏治诏》,规定每年十月各通按察使对地方官的政绩进行严格考核,以定升降黜陟。 开元末年修订《大唐六典》,作为行政法典,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机构的组识建制、职权范围及人员编制,实行官员定额编制,从法律上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