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20xx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O C.向 Ca( HCO3) 2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NaOH溶液: Ca2++HCO3﹣ +OH﹣ ═CaCO 3↓+H 2O D.用 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 Cu+Fe3+═Cu 2++Fe2+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A.氢氧化亚铁不 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 B.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能和强碱反应但和弱碱不反应; C.向 Ca( HCO3) 2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NaOH溶液,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 D.转移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 【解答】解: A.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化学方程式 4Fe( OH)2+2H2O+O2═4Fe ( OH) 3为,故 A正确; B.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能和强碱反应但和弱碱不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 OH) 3↓+3NH 4+,故 B错误; C.向 Ca( HCO3) 2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NaOH溶液,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Ca2++2HCO3﹣ +2OH﹣ ═CaCO 3↓+2H 2O+CO32﹣ ,故 C错误; D.转移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离子方程式为 Cu+2Fe3+═Cu 2++2Fe2+,故 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性质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是解本题关键,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易错选项是 BC. 6. mg铁粉与含有 H2SO4的 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 mg 铜,则参与反应的 CuSO4与 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7: 1 B. 1: 7 C. 7: 8 D. 8: 7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发生反应: Fe+CuSO4═FeSO 4+Cu, Fe+H2SO4═FeSO 4+H2↑ ,得到 Cu的质量与 Fe的质量相等,说明 Fe与硫酸铜反应中固体增重等于与硫酸反应的 Fe的质量,令与硫酸反应的Fe的质量为 56g,根据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硫酸的物质的量,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得到 Cu的质量与 Fe 的质量相等,说明 Fe 与硫酸铜反应中固体增重等于与硫酸反应的 Fe的质量, 设与 硫酸反应的 Fe的质量为 56g,则: Fe+CuSO4═FeSO 4+Cu 固体增重 1mol 64g﹣ 56g=8g n( CuSO4) 56g 故 n( CuSO4) = =7mol, Fe+H2SO4═FeSO 4+H2↑ 56g 1mol 故参加反应的硫酸铜与硫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7mol: 1mol=7: 1,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注意利用质量差量法分析解答,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 7.为测定镁铝合金样品中铝的含量,进行下列实 验:取一定量合金,加入 •L﹣1稀硫酸,合金完全溶解,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560mL;再加入 •L﹣ 1NaOH溶液至沉淀质量恰好不再变化,用去 400mL NaOH溶液.则所取样品中铝的物质的量为( ) A. mol B. mol C. mol D. mol 【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专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镁铝合金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硫酸铝与氢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mol•L﹣ 1 NaOH溶液至沉淀质 量恰好不再变化,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此时溶液中溶质为 Na2SO NaAlO2,根据硫酸根守恒有 n( Na2SO4) =n( H2SO4),根据钠离子守恒有 n( NaOH) =2n( Na2SO4) +n( NaAlO2),据此计算 n( NaAlO2),再根据铝原子守恒n( Al) =n( NaAlO2). 【解答】解:镁铝合金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硫酸铝与氢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mol•L﹣ 1 NaOH溶液至沉淀质量恰好不再变化,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镁离子转化 为氢氧化镁沉淀,此时溶液中溶质为 Na2SO NaAlO2,根据硫酸根守恒有 n( Na2SO4) =n( H2SO4)=, 根据钠离子守恒有: n( NaOH) =2n( Na2SO4) +n( NaAlO2),故 n( NaAlO2) =﹣ 2= ,根据铝原子守恒: n( Al) =n( NaAlO2) =,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发生的反应原理、利用守恒进行计算是解题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 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二、解答题(共 4小题,满分 58分) 8.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可有效地减少污染,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要求.某学生按下列操作做一个实验:在一块下衬白纸的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别滴加浓度为 、 KI(含淀粉溶液)、 NaOH(含酚酞)、 FeCl2(含 KSCN)溶液各 1滴,每种液滴彼此分开,围成半径小于表面皿的圆形(如图所示),在圆心处放置 2粒芝麻粒大小的 KMnO4晶体,向 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再立即将表面皿盖好. ( 1)请配平 e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KMnO 4+□H Cl(浓) ═□KCl+□MnCl 2+□Cl 2↑+□H 2O ( 2) e处反应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5 . ( 3) b处的实验现象为 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 d处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Cl2+Cl2═2FeCl 3 . ( 4) c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2OH﹣ ═Cl ﹣ +ClO﹣ +H2O ,标准状况下,当有 Cl2被 NaOH溶液吸收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 5)通过该实验能否比较 Cl FeCl KMnO4三种物质氧化性的强弱。 能 (填 “ 能 ” 或“ 不能 ” ),若能,其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KMnO4> Cl2> FeCl3 .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1)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把盐酸氧化生成氯气,自身被还原生成氯化锰,据此写出反应方程式; ( 2) 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 3) b处氯气能置换出碘,碘遇淀粉变蓝色, d处氯气能氧化氯化亚铁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使溶液呈血红色; ( 4)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结合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计算; ( 5)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解答】解:( 1)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把盐酸氧化生成氯气,自身被还原生成氯化锰,所以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 2O,离子方程式为 2MnO4﹣+16H++10Cl﹣ ═2Mn 2++5Cl2↑+8H 2O,故答案为: 2MnO4﹣ +16H++10Cl﹣ ═2Mn 2++5Cl2↑+8H 2O; ( 2) 2MnO4﹣ +16H++10Cl﹣ ═2Mn 2++5Cl2↑+8H 2O中, 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l元素的化合价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