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第三中学5月最新高考模拟试卷答案内容摘要:
则由已知结合如图图象的对称性有22 1 31223222x x xxxxx ,解得2 43x ∴ 41cos32a 16. 如图, PA⊥ 平面 ABCD, ABCD 是矩形, PA= AB= 1, AD= 3 ,点 F 是PB的中点,点 E 在边 BC 上移动 . ( Ⅰ )求三棱锥 E— PAD 的体积 ; ( Ⅱ )当点 E 为 BC 的中点时, 试判断 EF 与平面 PA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 ( Ⅲ )证明:无论点 E在边 BC的何处,都有 PE⊥ AF. ( 1)解 : ∵ PA⊥ 平面 ABCD, ABCD 为矩形, E PAD P ADEVV = 1 1 1 3 1 13 3 3A D Es P A = 36 ( 2)当 E 为 BC 中点时, ∵ F 为 PB 的中点, ∴ EF∥ PC ∵ EF 平面 PAC, PC 平面 PAC, ∴ EF∥ 平面 PAC,即 EF 与平面 PAC 平行 . (3)∵ PA= AB, F 为 PB的中点, ∴ AF⊥ PB ∵ PA⊥ 平面 ABCD, ∴ PA⊥ BC 又 BC⊥ AB, ∴ BC⊥ 平面 PAB 又 AF 平面 PAB ∴ BC⊥ AF. 又 PB∩BC=B, ∴ AF⊥ 平面 PBC 因无论点 E 在边 BC 的何处,都有 PE 平面 PBC, ∴ AF⊥ PE. 17. 设函数 21( ) ( ) 2 l n , ( ) .f x p x x g x xx ( I)若直线 l 与函数 )(),( xgxf 的图象都相切,且与函数 )(xf 的图象相切于点( 1, 0),求实数 p的值; ( II)若 )(xf 在其定义域内为单调函数,求实数 p的取值范围; 解:(Ⅰ)方法一:∵39。 2 2() pf x p xx ,∴39。 (1) 2( 1)fp. 设直线: 2( 1)(ly p x, 并设 l 与 g(x)=x2相切于点 M( 00,xy) ∵ ( ) 2g x x ∴ 2 0 2( 1)xp, ∴ 2020, ( 1)x p y p 代入直线 l 方程解得 p=1或 p=3. 方法二:将直线方程 l 代入 2yx 得 2( 1)( 1) 0px ∴ 24( 1 ) 8 ( 1 ) 0pp , 解得 p=1或 p=3 . (Ⅱ)∵2239。 2( x ppxxf , ①要使xf为单调增函数,须0)(39。 xf在, )恒成立, 即022 pxpx在, )恒成立, 即 xxxxp 12122 在(恒成立, 又112 xx,所以当 1p时。句容市第三中学5月最新高考模拟试卷答案
相关推荐
o s1 3 1 3aa 2 1(1) ( ) 3 s in ( )23g x x , 4T m a x m i n 33( 2 ) ( ) 3 , ( ) 2g x g x 5( 3 ) [ 2 , ] [ , 2 ]33 和 2 解 ( 1)设月产量为 x 台,则总成本为( 20 000+100x)元, 从而 ( 2)当 0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 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
得 4分,漏选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 9.一根长 m、通有 A 电流的通电直导线,放在磁感应强度为 T的匀强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大小可能是( ) A. 0 N B. N C. N D. N 10.一带电油滴在匀强电场 E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若不计空气阻力,则此带电油滴从 a 运动到 b 的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为( ) [A. 动能增大 B.电势能增加
a 的取值范围是 . 13. 定义在 R 上的函数 )(xf 满足 (4) 1f . )(xf 为 )(xf 的导函数,已知函数 )(xfy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 .若 两正数 ba, 满足 1)2( baf ,则 22ba 的取值范围是 . 14. 若函数 3213f x x a x满足:对于任意的 12, 0,1xx 都有 12| | 1f x
词用了侧面描写,动 静相映的表现手法。 《春夜喜雨》一诗描写春雨特征的诗句是 A.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选出字句、出处无误的诗句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 (《敕勒歌》)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C.几家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 (《钱塘湖春行》) D.争度,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