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届高三生物生物实验复习内容摘要:

度为 0 mg/L时 , 花粉管可以长到, 而生长素浓度等于或高于 mg/L时 , 花粉管只能长到 mg/L或更短 , 反而短于生长素浓度为 0 mg/L时 , 所以 此时 是抑制。 结论:生长素对花粉管伸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 促进或抑制作用 ) 例 ( 08年北京理综试题)北京地区青蛙的生殖季节是 4~6月,在一年中的其他一些月份,要促进卵的成熟和排放,可用人工方法。 向已怀卵的雌蛙腹腔内注射蛙垂体悬浮液。 表中列出了某些月份,制备注射到每只青蛙体内的雌蛙垂体悬浮液所需的垂体个数。 请回答问题: ( 1)表中显示,越接近生殖季节,所需垂体个数越少,从蛙卵的发育程度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蛙卵逐渐发育成熟 ( 2)雌蛙垂体悬浮液中含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作用于卵巢,促进蛙卵的成熟和排放。 ( 2)促性腺激素 月份 9~12 1~2 3 4 垂体个数 5 4 3 2 ( 3)如果向已怀卵的雌蛙腹腔内注射适量雄蛙的垂体悬浮液,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雄蛙垂体悬浮液可促进蛙卵的成熟和排放 雄蛙垂体也能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 4)蛙卵受精后发育成蝌蚪,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 ____________激素,将促进蝌蚪发育为蛙。 在蛙体内,该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垂体合成和分泌的____________调控。 ( 4)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 解析:垂体悬浮液含有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 ,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等。 越接近生殖季节,性腺发育越成熟,随着蛙卵的成熟和排放,需要的促性腺激素越少。 甲状腺激素对幼小动物的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给蝌蚪饲喂甲状腺激素,会在较短时间内使蝌蚪发育成超小型小青蛙。 例 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 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 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从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 ) A. K B. N C. P D. S 实验结果如下: 地块 施肥情况 小麦收益 量 (kg) 甲 尿素 乙 丙 丁 戊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铵 硫酸铵 不施肥 从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 ) A. K B. N C. P D. S 实验结果如下: 地块 施肥情况 小麦收益 量 (kg) 甲 尿素 乙 丙 丁 戊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铵 硫酸铵 不施肥 A 【 解析 】 本题是典型的实验分析题,需要从图表中获取必要信息,乙地块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块,很显然是磷酸二氢钾的作用 ,还要再分析到底是磷酸二氢钾中的 P还是 K的作用呢。 与丙项再对比结论就出来了。 例 分别刺激下图 Ⅰ 、 Ⅱ 、 Ⅲ 、 Ⅳ 四处,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 )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例 分别刺激下图 Ⅰ 、 Ⅱ 、 Ⅲ 、 Ⅳ 四处,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 )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A、 B、 C 【 解析 】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神经元(神经细胞 )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并且要熟悉生理实验的一般操作和技能。 例 ( 04年天津高考理综试卷) (1)人们不会在热泉中发现活着的嗜冷海藻,而经常可以在冷水环境中分离出嗜热微生物。 请根据酶的特性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嗜冷海藻体内的酶遇到高温后,酶的分子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活性,海藻很快会死亡;而嗜热微生物体内的酶遇到低温环境,酶的活性只是降低,但酶分子结构没有被破坏,遇到合适的温度又可以恢复其活性。 (2)淀粉酶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 为了提高酶的产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利用 诱变育种方法,获得产生淀粉酶较多的菌株。 ① 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② 根据诱发突变率低和诱发突变不定向性的特点预期实验结果 提示: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 上,随着生长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 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 【 解析 】 本题是 2020年天津 《 理综 》 高考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酶的特性、基因突变以及设计实验的一般原理和过程。 解题时应注意题干的提示,这是教材中未讲过的知识,又是解题的一个关键。 ① 主要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为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 第二步:制备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 第三步: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 第四步: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 ② 预期实验结果: a. 由于诱发突变率低,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 b. 由于诱发突变不定向性,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 例 ( 2020年理综 Ⅲ ) 取生长状态相同的两组番茄幼苗 , 置于表中所列 A、 B两种培养液中 , 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 甲组用 A培养液 , 乙组用 B培养液。 培养液成分 A B Ca( NO3) 2 KH2PO4 KCL MgSO4 FeSO4 其他微量元素 蒸馏水 + + + + + + + + + + - + + + 解析: ( 1) 小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 Mg对绿色植物的重要作用 、 了解矿质元素对植物的营养作用实验的一般方法。 考生必须善于从提供的实验数据的图表中获取信息 ,处理信息 、 从这些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Mg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 培养液缺少 Mg植物的叶绿素不能合成 , 所以甲组呈绿色 , 乙组呈黄色; 分离叶绿体色素 , 通过层析结果表明 , 两组叶片的胡萝卜素颜色相同 , 但是乙组叶绿素的含量少所以总的来看颜色浅 , 但乙组的尖端幼嫩叶片叶绿素含量可能并不低 , 因为下部老叶片叶绿素分解 , Mg被运至上部叶片中去。 该实验采用的方法还可用来研究什么。 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 这是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 ① 若干天后发现 , 两组番茄苗下部叶片颜色不同 , 甲组呈 ____ , 乙组呈 ____。 ② 为了证明发生此现象的原因 , 分别取两组不同颜色的等量叶片提取 、 分离叶绿体色素。 层析结果表明 , 两组叶片的胡萝卜素颜色相同 , 但是乙组叶绿素的 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该 实 验 采 用 的 方 法 可 用 来 研 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若干天后发现 , 两组番茄苗下部叶片颜色不同 , 甲组呈 绿色 , 乙组呈 黄色。 ② 为了证明发生此现象的原因 , 分别取两组不同颜色的等量叶片提取 、 分离叶绿体色素。 层析结果表明 , 两组叶片的胡萝卜素颜色相同 , 但是乙组叶绿素的 _浅 _, 其原因是 缺Mg导致下部叶片叶绿素分解 , Mg被运至上部叶片中 , 造成下部叶片叶绿素减少。 ③ 该实验采用的方法可用来研究 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 _。 例 ( 07年重庆理综试题)( 21分)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 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 ℃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甘薯还原糖含量( mg/g) ( 1)由表可见,温度为 70℃ 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1)还原糖的产生是酶作用的结果,酶具有最适温度 (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不含淀粉酶 (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 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 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 A、 B两支试管,在 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 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 70℃ 水浴保温 5min后,在 A、 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_____________。 第二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 70℃ 水浴保温 5min后,在 A、 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 ___________。 第三步:等量斐林试剂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沸水浴加热煮沸 12min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管砖红色, B管蓝色 ( 4)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食用马铃薯后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后发生的代谢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唾液淀粉酶 氧化分解为 CO H2O及释放能量;合成糖元(肝糖元、肌糖元);转变成非糖物质(脂肪、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例( 07年北京卷)科学家研究 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 a时,造成曲线 II和 I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 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 b时,造成曲线 I和 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 a- b,曲线 I和 I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 a- c,曲线 I、 II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答案: D (本题要求考生能够利用题干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光照强度为 a- c中,曲线 III从 a后面一点开始,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而是稳定在同一个水平,也就是零增长。 ) 三 . 考查设计实验和探究性课题方面的试题 大纲要求考生 “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包括确认变量 、 作出假设和预期 、 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 、 处理和解释数据 、 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