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一、二章所有章节教学体会及建议内容摘要:

P31 分糖场景问题( 4)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 学生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课改的目标才更有望实现。 学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并付之行动。 P31 想一想。 在( 1)之后设计:已知 15 15=225,那么 14 16= ;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 2)增加“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规律吗。 这样设计目的是,通过问题出的思考,使学生经历根据特征进行归纳、建立猜想、用数学符号表示、并给出证明这一重要的数学探索过程。 9.整式的除法 探究法则的形成过程可能带来的问题 ①教学时间不够 教学不必过分拘泥于教学内容的完成 ②运算技能得不到保证 课外提供一定的训练(防止:课堂活了,学生乐了,双基也有些松了) P39例 1 的解答过程要详细板演,并引导学生从系数、字母、指数三个角度分析。 第( 4)小题学生往往犯如下错误:( 2a+b) 4=(2a)4 + b4;教学中要突出整体思想。 P40 例 2计算有一定的难度,可在学生思考后从以下几个角度引导: ( 1) 运算的种类 ( 2) 乘除混合运算 的顺序 ( 3) 看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 和 8分别看成系数;或将“247。 ”化为分数线,用类似约分的方法运算。 首先是运算关系与算理的分析理解,其次是运算的技能。 P43习题 2 合作学习的好素材 小组内每人各取一个数计算→比较原数与结果→发现规律→解释规律(用字母表示数)→自己设计新的程序 第二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形、图形直观以及图形分析是人们理解自然世界和社会观察的有效工具,几何方法已经运用到了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 学生学习几何的首要目标:更好地适应生活 的空间,感受几何速来的无穷无尽的直觉原泉。 ―――作为逻辑体系,几何也许可以替代,但作为一种直观、形象化的数学模型,几何是不可替代的。 ―――“ 21 世纪几何学万岁” 本章是在学习了七年级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及《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几何,教学目标: 1) 经历观察、操作(包括测量、画、折等)、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初步学习有条理表达。 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补角、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