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散文阅读技巧和实例解析(一)内容摘要:
D. 抒情、记叙、描写 解题参考 第( l )题, “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技 ” 这两句古诗本来表达的就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作者引用这两句诗也正是为了抒发同样的情感。 A 项说抒发爱国主义情感,拔得太高了,脱离了原作的实际。 B 项 “ 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惯 ” 只是从表面 L 理解字句,没读懂诗的内涵。 D 项 “ 表现高深的文学素养 ” 更是没有涉及到作者的深层情感。 只有 C 项是对的。 第( 2 )题,这句话含蓄、深沉地写出了作者在异域他乡、远离祖国的苦闷心情和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 第( 3 )题,这段文字以 “ 我 ” 的怀念之情为线索,热情赞颂了解放以来新中国所发生的变化。 第( 4 )题,这段文字所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评论、抒情,答案应选 A。 14.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相距两年之后,今年春节,我又回到了故乡海南岛。 步出海口机场,我差声、辨不出东西南北。 几年前 ,这附近还是一片冷冷清清,马路两旁杂草丛生,污水漫溢,随处可见临时搭建的矮小棚屋,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印象。 这一次,却是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我的眼前:道路宽阔平坦,气势不凡;四处高楼林立,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走近市中心,则更是车水马龙,人流如潮。 夜晚时分漫步街头,满眼是椰树夹道、霓虹闪烁,满耳是粤曲高扬,正可谓歌舞升平,伊然一派充满浪漫情调的南国风光。 ① 故乡的人真是富了,却又富得令我感到陌生。 ② 原先一角钱都要算了又算才用的人,壬。 今放起鞭炮来动辄成千上万元;原先一年到头饭桌上见不到荤腥的人家,士。 今为了生个男孩便可摆上几十桌上百桌的宴席。 ③“ 大款 ’ 们, C 血来潮时,也舍得花上数千元请城里的戏班来演上一场,与乡邻们同乐;但另一方面,村里的小学校舍却东倒西歪,烧香拜神之风又死灰复燃,趁势而起。 ④ 他们似乎并不认为发财致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反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庇佑之上,好像世间真有那么一个 “ 财神菩萨 ” 一样。 ⑤ 他们透过 “ 钱眼 ” 看我,我价然成了 “ 外 ”人;我想和他们亲近,却又隔着一层 “ 钱 ” 的无形障碍。 (6) 这确实令我尴尬而又悲哀,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7) 那种陌生感便格外地沉重起来。 故乡 今我感到陌生的又岂止是这些。 无论在海口市或任何一个墟镇上, “ 发廊 ” 、 “ 按摩保健 ” 则早已不是秘密。 诸如此类的现象固然并非海南所独有。 它们的出现,使我记忆中的故乡失去了少女一般的圣洁和清纯,也少了一份令我难忘的朴实和真诚。 在故乡住了近一个月之后,我又怀着一种交织着喜悦和忧虑的心情离开了她。 有时候,陌生倒恰恰寓示着某种变化,标志着事物的发展。 我当然希望故乡愈变愈好。 ( 1 )下面的四个判断,正确的一个是() A. 文中的 “ 南国风光 ” 是就 “ 道路 ” 、 “ 高楼 ” 、 “ 霓虹 ” 、 “ 粤曲 ” 而言的。 B. “ 那种陌生感便格外地沉重起来 ” 一句,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已完全失望。 C. “ 好像世间真有那么一个 ‘ 财神菩萨 ’ 一样 ” 是一个比喻句。 D. 本文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 2 )下面对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过去贫穷、脏乱的厌恶和对今日故乡繁荣的喜悦。 B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陌生感:因为故乡已失去了少女一般的圣洁和清纯。 C .本文表达了作者极为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故乡日渐富裕的喜悦,也有对故乡种种畸形、病态现象的忧虑。 D.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的陌生感和对故乡的将来寄予厚望。 ( 3 )将本文第 3 自然段分成三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 / ②③④⑤ / (6)(7)B. ①② / ③④ / ⑤ (6)(7) C. ① / ②③④ / ⑤ (6)(7) D. ①② / ③④⑤ / (6)(7) ( 4 )在下面为本文拟的题目中,最贴切的一个是() A. 陌生的故乡 B. 可爱的故乡 C. 故乡礼赞 D. 故乡的忧思 解题参考 第( l )题的四个选项中, A 项是错的,因为文中的 “ 南国风光 ” 并非是指道路、高楼等,而是指 “ 椰树夹道、霓虹闪烁 ” 、 “ 粤曲高扬 ’ 等。 B 项也是错的,陌生感并不意味着作者对故乡已完全失望。 “ 好像世间真有那么一个 ‘ 财神菩萨 ’ 一样 ’ 讲不是比喻句,所以 C 项也是错的。 D 颂说大中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这倒是符合文章实 际的。 所以答案应该选 D。 第( 2 )题要求全面把握正确分析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四个选项中, A 、 B 两项都只强调了一个方面, A 项强调了喜悦感, B 项强调了陌生感,但都不完整,应该排除。 D 项强调对故乡现实的陌生感和对未来的期望,也没能完整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只有 C 项全面把握了作者极为复杂的思想感情,所以答案应该选 C。 第( 3 )题要求在第 3 段中划分层次。 这一段写的是故乡的富给 “ 我 ” 带来的陌生感。 其中第 ① 句是总说,第 ②③④ 具体写故乡人富了以后的种种令人感到陌生的表现,第 ⑤ (6)(7) 句写 “ 我 ” 因此而产生的陌生感。 所以正确答案应该选 C。 第( 4 )题中为本文拟的题目中, B 、 C 两题都只能覆盖对故乡的感受的好的一面, D 题又只能概括出对故乡感受的坏的一面,只有 A 题才能完整地概括出对故乡的全部感受,而且从词语的选择上也和文中紧密呼应。 所以答案应该选 A。 15.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路也会死的,说死就死了。 那条路,人称官马大道。 据说,李闯王的队伍曾走过。 几百年后,仍是人来车往。 可气的是,路偏偏从他田里通过 ,把方方正正的一块地割成两个三角形;尔后伸到渡口,折一道陡弯能到镇上。 于是,路边的庄稼常常被践踏。 他懊恼,骂那条路:怎不老死。 [甲],公家出钱,在渡口的上游修了座新桥,钢筋水泥的, 宽而长。 桥两端还没路,只用白石灰撒两道线表示路的位置,上面仍长着庄稼茬子,狗尾草,酸枣棵。 但人们便都从那里走,为的是少绕一个弯,省几船钱。 官马大道上,行人稀少了,渐渐长出了纤纤的草芽儿。 他一看,好欢喜,心想,[乙];又想, [ 丙 ] ,不禁笑了。 那土路,好硬,如石,如铁。 他 有的是力气,十八斤重的钢镢,举起,带着风;落下,击火。 每次,只刨掉薄薄一层土。 他细端详,一层一层都重迭着人的足迹,车的辙痕,牲口的蹄印。 再 往下刨,一镢下去刨出了生锈的一块铁,他一看就认出,那是断了的犁铧,自语道: “ 唔,早年是田地。 ” 又一镢下去一声脆 响,刨破一个瓦罐。 往里面一摸,全是铜钱,有外圆内方的,也有像裤衩的。 钱上有字,却不认识。 他寻思: “ 莫非八百年前这里不是路不是田,是村庄,[丁〕,就藏起来,想不到是给我准备的。 ” 他又笑了,笑得舒心。 远远地,有人来,斜斜地上了官马 大道,或许是外地的旅人,或许是走惯 ① 的乡邻 . 他忙脱下布衫盖了陶罐,挥手高叫: “ 嗨,这是 ② ,不能走;那边有 ③。 ” 那人看他一眼,笑笑,折回,朝桥走去。 他继续开垦那路,心 C 想: “ 这地明年种西瓜。 离路远,不会丢,要发笔财呢。 ” 原野上,响着钢镢刨地的声音,沉重而有力。 那条 ④ ,变成田了。 ( l )从行文的相互照应看,甲处的语句应是() A. 为了便利群众 B. 为了改善投资环境 C. 几乎是突然间 D. 出乎他意料的是 ( 2 )根据上下文意,乙 、丙处的语句应是() A. 乙:往后,再不糟蹋庄稼了丙:垦起来能多半亩地呢 B. 乙:垦起来能多半亩地呢丙:往后,再不糟蹋庄稼了 C. 乙:这路到底老死丙:往后,赶个集也近便了 D. 乙:往后,赶个集也近便了丙:这路到底老死了 ( 3 )根据全文主旨,丁处的语句应是(。初中散文阅读技巧和实例解析(一)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初中数学第七章复习题
为 36 cm,则弦 AB 所对的圆周角是 ( ) A. 30176。 B. 60176。 C. 30176。 或 150176。 D. 60176。 或 120176。 若两半径分别是 R 和 r,圆心距是 d,且 drRrd 2222 ,则两圆位置关系是( ) 2 A.外切或内切 B.外离 C.相交 D.内含 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方程 02112 xx 的两根,圆心距为 12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5-1质量守恒定律
B 不正确。 C中“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不一定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故不正确。 答案: D :在 A2+B2====2C 中,“ C”的化学式用 A、 B可表示 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 质量守恒的本质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种数保持不变。 答案: AB A+B====C+D 反应中,生成物 C 与 D 质量比为 1∶ 3,若反应物 A与 B 在反应中共耗 ,则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