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隋唐单元复习内容摘要:

大地主兼并土地,土地高度集中,租庸调制无法正常进行。 780年,杨炎以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 如何理解两税法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 ① 使唐中期以来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 , 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 ② 改变了过去以人了为主的赋役制度 , 地税按亩征收 ,户税虽 “ 唯以资产为宗 ” , 但土地是资产中的主要内容 , 所以也主要是依据土地征税。 征税标准由税人向税地转化。 ③ 依资产纳税 , 放松了封建政府对农民人身的控制。 ④ 两税法港定员族 、 官僚 、 商人都要交税 , 扩大了税源 , 增加了政府收入 , 也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⑤ 政府确定税额是以钱计算 , 在一定意义上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也是使后来税制由征收实物向征收货币演变的起点。 中国古代赋税的主要内容 : (1)丁税 :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 (2)调 :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 (3)田租 :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 (4)杂税 :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 、兵役和其他苛捐杂税。 初税亩(征收土地税的开始) 制度正式形成) 编户制度(完整的赋税徭役 租调制 租庸调制 的收税标准) 两税法(开始改变以人丁为主 方田均税法(按亩纳税) 募役法(纳钱代役) 征收,用银两交纳) 杂税合一,按田亩的多少 一条鞭法(田税、丁税、 地丁银(废除人头税、征收银两) 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 :人头税越来越少直至被取消 ,说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趋向松弛 :以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过渡 ,说明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更发展 ,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 ,商品税逐渐加重,以唐中期征收茶税为标志。 ,以两税法为标准 ,以“庸”制为标志 , 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主要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征收赋税 B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 C一年分为先夏两季收税 D反映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 “ 庸 ” 的规定对农民的影响是 A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B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C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D刺激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① 租调制已经被废止 ② 赋税标准转为以财产为主 ③ 大大减轻农民的负担 ④ 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势头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 重点阐释 ( 1)正确认识唐朝时对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利:增加了耕地面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向大自然斗争 的重要创造,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促进了唐 代农业的发展。 弊:人水争地、人山争地,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造成水 旱灾害,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一种竭泽 而渔的做法 ( 2)造成古代环境破坏、水土流失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 ①封建社会以农业立国,农业只能扩大耕地面积,从而导致过度开垦。 ②土地集中,土地兼并严重,随着人口增加,人地关系紧张,只能通过开荒这种形式才能予以解决。 ③大多数统治者漠视环境,不注重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④战争 . (3)古代的环境问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①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②要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搞多种经营。 ③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做到经济、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 ④要培养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要依法治理环境。 ,其中对经济持续发展不利的是 A、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B、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 C、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D、海将盐做雪,山用火耕田 A制造了曲辕犁和筒车 B江南地区成为粮食的重要产地 C开辟了大量荒田 D使用楼车和犁耕法 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