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内容摘要:
响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但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据统计,从 1929年 7月到 1930年 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 20%,马减少了 13%,猪减少了 33%,羊减少了 26%。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强行实施 D.为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 政策 主要表现 生产资料所有制 工业化道路 农业制度 流通领域 经济体制 政治方面 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经济所有制结构单一公有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 全盘集体化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个人高度集权 毛泽东在 《 论十大关系 》 中评论说: “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 … 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世界上那有这样的道理。 ” 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情况和毛泽东的评论,谈谈“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⑴ 利:①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成为工业强国; ②为反法西斯胜利取得胜利奠定基础; ③国民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而且培养大批专家。 ⑵弊端:① 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② 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③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④ 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⑤ 对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苏联改革的结果 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搞“乱”了; 勃列日涅夫改革把苏联搞“死”了; 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搞“垮”了。 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 „„ 问题 苏联 “ 无法继续前进 ” 的原因 ①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② 农业的相对落后; ③ 工业领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④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 „„ 赫鲁晓夫 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 问题 此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赫鲁晓夫改革存在什么弊端。 体现在哪些措施。 结果如何。 ㈠ 弊端: ①没有突破旧体制 ② 脱离实际、盲目性大 ③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④没有结合国情 ㈡措施: ① 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 ② 政治上全面批判斯大林。 ㈢结果: 1964年赫 鲁晓夫 黯然下台, 改革没有成功。 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 „„ 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 勃列日涅夫 问题 “ 列车正在运行” 的含义是什么。 20世纪 60年代后期至 70年代前期,全。高三历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相关推荐
外战争,给本国人民和被征服 地区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 观点三:辩证说:拿破仑既是资产阶级政治家又是 ‚ 战争狂人 ‛。 理由:提供两方面论据。 其他说:如拿破仑是阴谋家或独裁者、军事家、 ‚ 近代希特勒 ‛ 等言之成理的说法。 观点明确并提 供合理的论据。 • 有人说 :“这位先生(指华盛顿)作为军官以他的技能和经验,他的足以自食其力的财富,出类拔萃的才能和众口交誉的极好声望
2.( 2020上海历史,共同部分 2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反对国王专制统治的阵地在 3.( 08海南历史, 13)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 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 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 ⒋下列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下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B.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
影响: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 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条约中哪一条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 第四条最能体现。 《 马关条约 》 的内容及其影响 割地 赔款 开埠通商 开设工厂 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举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国民负担加重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内
件、经过、意义) (措施、评价) 秦王朝对后世的影响。 ①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 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 使统一思想深入人心。 ② 秦朝开创的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改造。 ③ 秦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所吸取,促成了西汉初年兴盛局面的出现。 如何评价秦始皇。 功: 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做过重大贡献的封建皇帝:
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人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 《 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