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思想内容摘要:

单纯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 不 彻底变革 封建制度。 列强的破坏, 顽固派的阻挠。 维新思想的 产生 —— 早期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 发展 —— 康梁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 传播 —— 论战 三、维新变法思想 维新思想的 实践 —— 戊戌变法 早期 维新思想 ( 19世纪 60年代) ( 2)代表人物 —— 转化中的 资产阶级 的新型 知识分子 ①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民族危机 ) ②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断传入( 来源 ) ③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经济、阶级基础 ) ( 1)背景: 王韬 薛福成 郑观应 …… 改革制度 —— 君主立宪制 发展工商业 —— 商战救国 ( 3)主张: 积极 : 反映了 资产阶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 奠定了 思想基础。 ( 4)评价: 局限 : 没有 形成完整的理论, 更没有 付诸行动。 甲午中日战争后 19世纪 90年代的 维新思想 ⑴ 背景: 政治上: 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 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上: 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 资产阶级的壮大 维新思想的 发展 ( 19世纪 90年代初) 据乱世 生平世 太平世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三世说 进化论 抨击封建顽固势力, “ 思想界之一大飓风 ” 、 “ 火山大喷火 ” 中 西 ( 2)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 康有为 主张 影响 ② 梁启超 A. 代表作: 《 变法通议 》 B. 主张: 抨击 …… 2 宣传 …… 3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 兴民权。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 变官制。 ( 1873——1929) ① 原因:维新思想传播遭到 封建顽固势力 反对 维新思想的 传播 —— 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② 焦点: 兴 民权 、 实行 君主立宪制 要不要 变法 维新 提倡 西学 、 改革 教育制度 最基本 核心 论战的焦点 封建顽固派 维新派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要不要 维新 变法 要不要兴 民权 、实行君主立宪制 要不要提倡西学 ,改革教育制度 祖宗之法不可变 宁亡国不可变法 变者天下之公理 反对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政权 坚持科举取土,反对西学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思考 : 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把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