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内容摘要:
伟 大的 历 史 转 折 改革开放 改革 开放:对外开放 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城市:国企改革 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人民公社的弊端(历史因素) 安徽、四川自然灾害严重 地方政府政策开明,党中央的肯定 原因 安徽等省农民的首创精神 1950年- 1952年 土地改革, 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1953年- 1956年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 合作化 道路 1958年- 1983年 人民公社制度 1978年至今 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调整。 农村改革前后 改革前 改革 实质 经营体制 购销体制 管理体制 产业结构 高度集中平均分配 联产承包责任制 政社合一 不改变土地所有制,改变经营权和分配原则 管理和生产分开, 农民有生产自主权 设乡、镇政府, 村民委员会 单一的农业 发展乡镇企业 调整产业结构 意义: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全国农业大发展; 促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使农民脱贫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高三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相关推荐
,大禹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这些变化对后来启的王位有无影响呢。 益 启 禹死 后,启及其支持者杀 死益 ,启建立夏朝。 公共权力 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由此我们看出,在神话、宗教、哲学、政治四大结构在整个民族文化所占有份量的比较中,古代希腊是众神的天空,古代印度是宗教的天空,古代中国却是政治的天空。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夏代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离水 东到大海 北至长城 南到南海 西到陇西 人口达 2020万 ( 1)、结束混战,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社会生产发展,符合人民共同愿望 (2)、 扩大了疆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秦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制度 类别 分封制 郡县制 朝代不同 西周实行 秦朝推广 条件不同 是与 宗法制 相联系的,以 血缘 关系为基础 是在国家 大一统 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 地域 划分的 内容不同
②军事: 采取全面抗战路线斗争,取得平型关大捷,八路军 ,新四军深入敌后 ,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建立抗日根据地 ,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1937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为陕甘宁边区。 晋察冀根据地是第一个敌后根据地。 1940年下半年 ,彭德怀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 ,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 ③ 思想: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抗战方针,指明了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
民族关系: 五胡内迁(自东汉开始)匈奴、鲜卑、羯、氐、羌 刘渊反晋、匈奴灭西晋 东晋十六国 十六国 彼此攻战,破坏严重 各族交往,融合加速 前秦一度统一北方,淝水之战后北方分裂。 东晋( 317420年) 南北大地主联合拥戴司马睿建东晋( 317年) 士族制度充分发展 偏安东南:不支持祖逖北伐;淝水之战后收复黄河以南; 刘裕灭东晋( 420年) 南北朝 北朝( 439581年) 政权更替:北魏
答案: 重点内容解读及考察反馈 3.( 2020年江苏卷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 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 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 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 引沁水南这于河,北通涿县。 自是丁男不 供,始以妇人从役。 —— 《 通典 》 卷十 《 漕运 》 材料二 (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 )水面阔四 十步,通龙舟, „
: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 ②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作用: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五、建国后的土地政策: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 • 1950年土地改革,颁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 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