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内容摘要:
民族关系: 五胡内迁(自东汉开始)匈奴、鲜卑、羯、氐、羌 刘渊反晋、匈奴灭西晋 东晋十六国 十六国 彼此攻战,破坏严重 各族交往,融合加速 前秦一度统一北方,淝水之战后北方分裂。 东晋( 317420年) 南北大地主联合拥戴司马睿建东晋( 317年) 士族制度充分发展 偏安东南:不支持祖逖北伐;淝水之战后收复黄河以南; 刘裕灭东晋( 420年) 南北朝 北朝( 439581年) 政权更替:北魏 东魏 北周 西魏 北齐 北魏孝文帝改革: 加速封建化(均田制) 促进民族大融合(汉化政策) 南朝( 420—589年) 政权更替:宋 齐 梁 陈 士族制度盛极而衰 北农南迁,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 科技: 数学:祖冲之精算圆周率,著 《 缀术 》 农学:贾思勰 《 齐民要术 》 文学艺术: 诗歌: 陶潜(陶渊明):田园诗 北方民歌: 〈 敕勒歌 〉 、 〈 木兰辞 〉 艺术: 书法:流派纷呈;钟繇化隶为楷 ;王羲之“书圣” 绘画:宗教画流行,山水画形成,顾恺之“人物画” 雕刻:云岗石窑、龙门石窑 宗教哲学: 佛教:南北方盛行佛教;佛寺政治经济势力大。 反佛:范缜著 〈 神灭论 〉 隋唐宋元明清 隋朝( 581618年): 完成统一: 条件: 北方民族融合 江南经济发展 北周统一北方 隋朝建立: 581年杨坚夺权 实现统一: 589年隋灭陈 积极措施: 三省六部制 加强中央集权 开创科举制 改革选官制度 实行租庸调 促进经济发展 开凿大动河 加强南北交流 出使琉球,西域 加强周边联系 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 暴政亡国: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瓦解隋政权 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唐朝前期的繁盛(618—907年) 主要帝王统治: 高祖: 618年建唐,与李世民统一中国 太宗:贞观之治( 627—649年) 吸取教训,认识君民关系 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沿用均田制,租庸调制 完善三省六部、科举制 巩固边疆,加强民族关系 对外政策开明,重视文化教育 武则天:称帝,改国号周;奖励农业生产、重用人才。 励精图治、重视吏治、任用贤相 开元盛世 前所未有的封建盛世 玄宗: 经济持续发展: 农业:创制曲辕犁、筒车、大兴水利、垦田 手工业: 丝织:绫锦(定州、益州、扬州) 陶瓷:邢瓷、越瓷、唐三彩 造纸:宣州、益州 商业: 唐都长安有东西市,是国际性大都市 对外贸易发达,国际贸易港广州 唐朝前期的繁盛(618—907年) 民族关系密切: 突厥: 太宗打败东突厥,在其旧地设都督府 册封西突厥,在西域设安西(太宗)、北庭都督府(武) 回纥: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玄宗) 革末革曷: 黑水革末革曷设都督府 粟末革末革曷大祚荣受册封为“渤海郡王”(玄宗) 南诏:玄宗助南诏统一六诏,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吐蕃: 文成公主入藏( 640年) 金城公主入藏,尺带珠丹上书说“和同为一家” 9世纪前期( 823年)唐蕃会盟碑(长庆会盟) 对外交往扩大 交通: 陆路:东达朝鲜、西达印度伊朗、阿拉伯 海路:东达朝鲜日本、西达马来半岛、印度、波斯湾 友好: 与新罗、日本友好,影响日本文化大化改新,鉴真东渡 与印度友好,通使频繁。 玄奘西 游 与波斯、大食通好 唐中后期衰落:。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
相关推荐
伟 大的 历 史 转 折 改革开放 改革 开放:对外开放 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城市:国企改革 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人民公社的弊端(历史因素) 安徽、四川自然灾害严重 地方政府政策开明,党中央的肯定 原因 安徽等省农民的首创精神 1950年- 1952年 土地改革,
,大禹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这些变化对后来启的王位有无影响呢。 益 启 禹死 后,启及其支持者杀 死益 ,启建立夏朝。 公共权力 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由此我们看出,在神话、宗教、哲学、政治四大结构在整个民族文化所占有份量的比较中,古代希腊是众神的天空,古代印度是宗教的天空,古代中国却是政治的天空。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夏代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离水 东到大海 北至长城 南到南海 西到陇西 人口达 2020万 ( 1)、结束混战,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社会生产发展,符合人民共同愿望 (2)、 扩大了疆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秦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制度 类别 分封制 郡县制 朝代不同 西周实行 秦朝推广 条件不同 是与 宗法制 相联系的,以 血缘 关系为基础 是在国家 大一统 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 地域 划分的 内容不同
答案: 重点内容解读及考察反馈 3.( 2020年江苏卷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 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 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 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 引沁水南这于河,北通涿县。 自是丁男不 供,始以妇人从役。 —— 《 通典 》 卷十 《 漕运 》 材料二 (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 )水面阔四 十步,通龙舟, „
: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 ②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作用: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五、建国后的土地政策: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 • 1950年土地改革,颁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 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后
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 “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诗经目录 问题: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 1)主观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 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