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内容摘要:

民族关系: 五胡内迁(自东汉开始)匈奴、鲜卑、羯、氐、羌 刘渊反晋、匈奴灭西晋 东晋十六国 十六国 彼此攻战,破坏严重 各族交往,融合加速 前秦一度统一北方,淝水之战后北方分裂。 东晋( 317420年) 南北大地主联合拥戴司马睿建东晋( 317年) 士族制度充分发展 偏安东南:不支持祖逖北伐;淝水之战后收复黄河以南; 刘裕灭东晋( 420年) 南北朝 北朝( 439581年) 政权更替:北魏 东魏 北周 西魏 北齐 北魏孝文帝改革: 加速封建化(均田制) 促进民族大融合(汉化政策) 南朝( 420—589年) 政权更替:宋 齐 梁 陈 士族制度盛极而衰 北农南迁,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 科技: 数学:祖冲之精算圆周率,著 《 缀术 》 农学:贾思勰 《 齐民要术 》 文学艺术: 诗歌: 陶潜(陶渊明):田园诗 北方民歌: 〈 敕勒歌 〉 、 〈 木兰辞 〉 艺术: 书法:流派纷呈;钟繇化隶为楷 ;王羲之“书圣” 绘画:宗教画流行,山水画形成,顾恺之“人物画” 雕刻:云岗石窑、龙门石窑 宗教哲学: 佛教:南北方盛行佛教;佛寺政治经济势力大。 反佛:范缜著 〈 神灭论 〉 隋唐宋元明清 隋朝( 581618年): 完成统一: 条件: 北方民族融合 江南经济发展 北周统一北方 隋朝建立: 581年杨坚夺权 实现统一: 589年隋灭陈 积极措施: 三省六部制 加强中央集权 开创科举制 改革选官制度 实行租庸调 促进经济发展 开凿大动河 加强南北交流 出使琉球,西域 加强周边联系 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 暴政亡国: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瓦解隋政权 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唐朝前期的繁盛(618—907年) 主要帝王统治: 高祖: 618年建唐,与李世民统一中国 太宗:贞观之治( 627—649年) 吸取教训,认识君民关系 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沿用均田制,租庸调制 完善三省六部、科举制 巩固边疆,加强民族关系 对外政策开明,重视文化教育 武则天:称帝,改国号周;奖励农业生产、重用人才。 励精图治、重视吏治、任用贤相 开元盛世 前所未有的封建盛世 玄宗: 经济持续发展: 农业:创制曲辕犁、筒车、大兴水利、垦田 手工业: 丝织:绫锦(定州、益州、扬州) 陶瓷:邢瓷、越瓷、唐三彩 造纸:宣州、益州 商业: 唐都长安有东西市,是国际性大都市 对外贸易发达,国际贸易港广州 唐朝前期的繁盛(618—907年) 民族关系密切: 突厥: 太宗打败东突厥,在其旧地设都督府 册封西突厥,在西域设安西(太宗)、北庭都督府(武) 回纥: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玄宗) 革末革曷: 黑水革末革曷设都督府 粟末革末革曷大祚荣受册封为“渤海郡王”(玄宗) 南诏:玄宗助南诏统一六诏,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吐蕃: 文成公主入藏( 640年) 金城公主入藏,尺带珠丹上书说“和同为一家” 9世纪前期( 823年)唐蕃会盟碑(长庆会盟) 对外交往扩大 交通: 陆路:东达朝鲜、西达印度伊朗、阿拉伯 海路:东达朝鲜日本、西达马来半岛、印度、波斯湾 友好: 与新罗、日本友好,影响日本文化大化改新,鉴真东渡 与印度友好,通使频繁。 玄奘西 游 与波斯、大食通好 唐中后期衰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