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变速直线运动内容摘要:
上,以速度 v为纵轴、时间 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上表中的 v、 t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如下图所示,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这些点的分布规律,然后根据这些点的分布趋向,用一条平滑的曲线 (包括直线 )连接这些点,并尽量让多数点落在曲线上 (或直线 )上,不在曲线 (或直线 )上的点应分布在曲线(或直线 )两侧,且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注意:在坐标纸上画 v- t图象时,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要合适,使图象分布在坐标平面的大部分面积上. (4)分析 v- t图象,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数值上等于 v- t图线的斜率,应注意其斜率等于 Δv/Δt,不能由 tan θ求加速度. ⊳⊳ 注意事项 ⇩ 1 . 开始释放小车时 , 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 2 . 应该是先接通电源 , 等打点稳定后 , 再释放小车 . 3 . 取下纸带前 , 先断开电源 . 4 . 如打出的点较轻或是短线时 , 应调整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 . 5.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 T等于多少秒. 6.每打好一条纸带,将定位轴上的复写纸换个位置,以保证打点清晰. 7.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地一次测量完毕 (可先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 O之间的距离 ).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8.要区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 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 T= 5 s= s. 9.在坐标纸上画 v- t图象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象尽量分布在较大的坐标平面内. ⊳⊳ 误差分析 ⇩ 1 . 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测物体的运动速度 , 多处摩擦会影响物体的运动 , 如纸带与振针间的摩擦 、纸带与限位孔间的摩擦 . 使 用电火花计时器就可较好地避免这些摩擦 . 2 . 所使用的电源频率不稳定 , 导致计时误差 . 3 . 纸带上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带来偶然误差 . 4 . 长木板各处的粗糙程度并非完全相同 . 5 . 用作图法 , 作出的 v - t 图线并非是一条直线 . 实验探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电磁打点计时 器使用的可以是直流电源 , 也可以是交流电源 B . 实验时应使纸带从复写纸的下方穿过 C . 实验时要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D . 开始打点前 , 小车应离打点计时器远一些 【 解析 】 电磁打点计时器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开始前将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实验前应把纸带放在复写纸下方,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放开纸带. 【 答案 】 BC 选择器材及进行实验应特别注意下列问题: (1)明确打点计时器对电源的要求 ——交流电源. (2)保证所打第一个点速度为零的方法 ——先通电,后放开小车. (3)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要及时用手按住它. 根据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如右图所示的四条纸带 , 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 ( 纸带的左端先通过打点计时器 ) . 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 : 纸带 ________是匀速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________是越走越快的,纸带 ________是开始越走越快,后来又越走越慢的.若所用电源的频率是 50 Hz,图中 D纸带,从 A点通过计时器到 B点通过计时器,历时 ________s,位移为 ________m,这段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m/s,BC段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m/s, AD段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m/s. 【解析】 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物体所通过的位移 . 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因此物体匀速运动时,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所以 A 、C 纸带是匀速通过打点计 时器的; B 纸带相邻两点间距离越来越大,则速度越来越大,因此 B 纸带是越来越快地通过打点计时器的; D 纸带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说明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因此 D 纸带是开始越来越快,后来又越来越慢 . 所用电源的频率是 50 Hz ,则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 . 0 2 s ,从 A 点到 B 点有两段时间间隔,所以时间为 0 .0 4 s ,位移为 0 . 2 7 m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 v =Δ sΔ t,代入数值得平均速度为 6 . 7 5 m / s . BC 段的位移为 22 cm ,即 0 . 2 2 m ,所用时间为 0 . 0 2 s ,代入上式得平均速度为 11 m / s .而 AD段的位移为 63 cm ,即 0 . 6 3 m ,所用时间为 0 . 0 8 s ,代入上式得平均速度为 7 . 8 8 m / s . 【 答案 】 A、 C B D 11 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是: ( 1 ) 直接由纸带上打的点的疏密程度粗略判断 . ( 2 ) 先算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再由平均速度的大小判断 . ( 3 ) 用Δ sΔ t计算一段位移 Δ s 上某点的瞬时速度 . 利用所画出的 v - t 图线,直观地判断。高一物理变速直线运动
相关推荐
论分析正确;反之则说明理论分析错误。 有没有可能我们设置的这个高度是一个特殊的高度,它正好使自由落体下落时间和平抛运动时间相等 ? 演示实验 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一结论: 问题归纳 平抛小球水平方向的运动 探究二 : 猜 想 : 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验证方案 : (2)比较平抛小球与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小球运动情况 (1)探究平抛小球水平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若不受重力时 )
. 3. 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 . 4. 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要适当,以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的点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小而使各段位移差别不大,从而使误差增大 .加速度的大小以能在 60 cm长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得六七个计数点为宜 . 5. 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 .一般在纸带上每 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为 s. 2020/12/19 6. 作
面的大部分面积) ② 根据所得数据确定点的位置 ,观察和思考点的分布规律。 ③ “拟合 ” 图象:从点的分布可以有很大把握地说这些点应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一条直线,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这条直线上,其余均匀分布,去掉偏差太大的点 在 “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 0点开始,每 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 0, l, 2, 3, 4,5, 6都为计数点.测得:
的初速度是 6 m/s。 求这艘快艇在 8 s末的速度和 8s内的位移。 解:取 V0方向为正方向,则 v0=6 m/s,t=8s,a=2m/s2 由 atvv t 0 得这艘快艇在 8 s末的速度为 Vt=( 6+2 8) m/s =22 m/s 20 21 attvs 21 得 8s内的位移为 s=( 6 8+ 2 82) m =112 m 由 175 8 175 9 【
】 汽车以速度 v=10m/s在水平路面上行驶 , 车与路面的摩擦因数为 , 问汽车刹车后汽车还能运动多远。 【 答案 】 【 解法一 】 牛顿第二定律 +运动学公式 【 解法二 】 应用动能定理 【 例三 】 质量为 m的物体在水平恒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前进 s1后撤去力 F,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恒为 f,求物体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止共发生了多大的位移。 【 解法一 】 牛顿第二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