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内容摘要:

高考, 5386万人录取, 1999年扩招,男女比例 2020年女生总数 %,录取率占 %,城乡生源, 2020年农村城镇持平, 2020年新生中农村生源超过城镇,占 %, 2020年复读生占报名人数的 15%。 恢复高考制度的历史意义 : 恢复高考制度不仅对于当时推动恢复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党的历史性转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顺应了社会公众对人才观念的认同,重建了价值体系和观念,迎来了通过公平竞争改变个人命运的时代,推动了 “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 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确立。 恢复高考制度的影响 : 中国高等教育整个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走向新秩序的开始,经受十年重创之久的高等教育系统重新启动,深刻影响了整个教育活动经历过高考过程的人对恢复高考有说不尽的感恩情结,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也改变了整个社会走向。 “ 教育优先、科教兴国 ” 战略 邓小平多次强调:经济发展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要确立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地位。 1995年 5月 6日,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江泽民指出:在世纪之交,各国为谋求在末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更加重视加强科学教育。 世界正迎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成为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焦点。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科教兴国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我们多次说过,我国的经济,到建国 100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我们这样说的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 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 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 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 —— 《 邓小平文选 》 (第三卷) 《 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 》 “ 三个面向 ” 1983年 9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普九教育, 《 义务教育法 》 颁布,中等教育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发展,改革招生制度等。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只有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 高等教育发展方面,我国一定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使他们成为带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骨干。 1993年,国家着手实施 “ 211”工程,大大促进高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