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课时教学设计与评价内容摘要:
、与他人合作 价值评价 在一定的情境中形成一定的价值标准,并用以对特定的现象、行为或事物进行判断 在课堂讨论中或研究性学习中,对化学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学习认真、努力,并能分析自己的成功与不足 组织 将多个价值标准组成一个体系,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重要性,形成个人价值观体系 能较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或集体的关系;能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化学和化学学习有自己的看法 性格化 通过对价值观体系的组织和内化,使个人品行规范化、固定化,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有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习惯;学习认真而有成效;在集体中表现出合作精神;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看待世界 3 编写情感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 目标的层次 可选用的动词 接受或注意 听讲、知道、看出、注意、选择、接受、赞同、容忍 反应 陈述、回答、完成、选择、列举、遵守、记录、听从、称赞、欢呼、表现、帮助 评价 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定、影响、支持、辩论、论证、判别、区别、解释、评价、继续 组织 讨论、组织、判断、使联系、确定、建立、选择、比较、下定义、系统阐述、权衡、制定计划 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修正、改变、接受、判断、拒绝、相信、继续、解决、贯彻、要求、抵制、认为 …… 一致、正视等 二.教学内容设计 ▲ 显性教学内容设计 :主要对内容的组织和展开方式进行设计 ☆ 使教学内容的组织更能体现其内在逻辑 ☆使教学内容的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心理发展需要 ☆使其教学蕴含更大的教学价值 ▲ 隐性教学内容设计 :主要包括能力、科学方法、情感、意志、态度、行为等等 ☆选择适宜的显性内容作载体 ☆需要反复、多次进行 ☆选择合适的时机 ▲ 常用的教学内容展开模式: ☆系统陈述知识模式 ☆解答问题模式 ☆验证知识模式 ☆研究(解决)问题模式 ☆历史发展模式 三.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方法的选择 : ① 讲授教学法 ② 讨论教学法 ③ 探究教学法 ④ 实验教学法 ⑤ 自学指导法 ⑥ 问题教学法 ⑦ 经典训练法 …… ◆ 教法选择艺术 ● 根据教学任务(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 根据学生特征来选择教学方法 ● 根据教师本人的素质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 教学方法选择的通用程序 第一步:决定选择让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还是选择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方法 第二步:决定是选择讲授法,还是探究法 第三步:决定是使用归纳法,还是选择演绎法 第四步:决定能不能结合运用以上方法 第五步:决定激发学习活动的方法 第六步:决定检查和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方法 ▲ 教学内容呈现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经验化策略 (二)教学内容的情景化策略 (三)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策略 (四)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策略 (五)教学内容的可视化策略 (六)教学内容的活动化策略 (七)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策略 ▲ 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 教师活动 :讲述、讲解、参与讨论、展示、演示、答疑解惑、组织学习活动、检查学习效果、提供反馈信息 ☆ 学生活动 :听课、阅读、观察、笔记、思考、实验、练习、讨论、质疑、表达等 ☆ 案例“碘与人体健康”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高一化学课时教学设计与评价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高一化学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Na 2 O 2 投入 Na 2 SO 3 溶液中,可将 SO2 -3 氧化成 SO2 -4。 ( 5 ) Na 2 O 2 投入品红溶液中,因其有强氧化性,所以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 6 ) Na 2 O 2 与 SO 2 反应: Na 2 O 2 + SO 2 == = Na 2 SO 4。 ( 7 ) Na 2 O 2 与 CO 2 、 H 2 O 的反应中, Na 2 O 2
高一化学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作微量元素肥料;作各种仪表的零件 (1)与氧气反应: (2)与硫反应: (3)与氯气反应: : Cu + Cl2 == CuCl2 点燃 2Cu + O2 == 2CuO 加热 2Cu + S == Cu2S
高一化学臭氧和过氧化氢
不但不臭,反而能使空气变得清 新,特别是对呼吸道病人的呼吸尤为有益。 疗养院常常设在 松林中,道理就在这里。 雷雨后的空气也会变得十分清新,这除了雨水将空气中 的尘埃洗净以外,臭氧也起了相当的作用,原来闪电能 使空气中的部分氧气转变成臭氧。 臭氧的制备 3O2 == 2O3 放电 高压电机和复印机在工作 时,也会产生臭氧。 因此, 这些地方要注意通风,保 持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