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氯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内容摘要:
用饱和食盐水除 Cl2中的HC l ② 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 盐酸 c (H+) 和 c ( C l-) 增大 左移 次氯酸盐与浓盐酸反应制Cl2 第 13讲 │ 要点探究 向氯水中加入的物质 浓度变化 平衡移动的方向 应 用 N a OH c (H+) 减小 右移 用 N a O H 溶液吸收多余的Cl2 C a ( OH )2 c (H+) 减小 右移 制漂白粉 C a C O3 c (H+) 减小 右移 制高浓度HC l O 溶液 光照 c ( HC l O)减小 右移 氯水避光保存或现用现配 第 13讲 │ 要点探究 3. 次氯酸、漂粉精的性质 ( 1 ) 次氯酸的结构:次氯酸的化学式为 HC l O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 价,易得电子使之降低,其电子式可写为C l O H 或 HO C l ,但不能写成 HC l O ( 特别提示:含氧酸中能电离的 H 都与 O 结合着 ) ;结构式为 H — O — Cl。 ( 2 ) C l O-是一种弱酸的酸根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 C l O-+ H2+ OH-,所以次氯酸钙溶液显碱性。 若遇到铁盐、铝盐易发生双水解: 3 C l O-+ Fe3++ 3H2O == = Fe ( OH )3↓ +3 HC l O。 第 13讲 │ 要点探究 ( 3 ) HC l O 和 C l O-都具有强氧化性,无论酸性、碱性条件下都可以跟亚铁盐、碘化物、硫化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漂粉精遇亚硫酸盐发生如下反应: C l O-+ SO2-3= Cl-+ SO2-4,硫酸亚铁溶液遇漂粉精发生如下反应: 2 Fe2++ 5 C l O-+ 5H2O = 2 F e ( OH )3↓ + Cl-+ 4 HC l O。 第 13讲 │ 要点探究 ( 4 ) 次氯酸的性质 ① 弱酸性:是一元弱酸,属弱电解质,酸性弱于碳酸。 HC l O + N a OH == = N a C l O + H2O N a C l O + HC l == = HC l O + N a C l N a C l O + CO2+ H2O == = N a HC O3+ HC l O ② 不稳定性: 2 HC l O ==== =光照或 △2 HC l + O2↑ 第 13讲 │ 要点探究 由于 HC l O 的分解,使 Cl2和水逐渐反应,直至氯水失效,因此氯水要现用现制,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氯水久置将变成稀盐酸。 ③ 强氧化性: HC l O 能氧化许多 物质。 能杀菌消毒和漂白,能使有色布条、品红试剂等有色物质褪色,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其强的氧化性。 第 13讲 │ 要点探究 例 1 [ 2 0 1 0 南昌二模 ] 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Cl 2 + H 2++ Cl-+ H C l O , 若向氯水中加入少量 Na 2 CO 3粉末 , 溶液中发生的变化是 ( ) A . pH 增大 , H C l O 浓度减小 B . pH 减小 , H C l O 浓度增大 C . pH 增大 , H C l O 浓度增大 D . pH 减小 , H C l O 浓度减小 例 1 C 加入少量 Na 2 CO 3 粉末 , 会与其中的氢离子反应 , 使平衡右移 , H C l O 浓度增大 , 但因为氢离子发生反应而浓度下降 , pH 增大。 第 13讲 │ 要点探究 [ 点评 ] 本题很好地考查了氯水成分的性质 , 如盐酸为强电解质 , 次氯酸为弱电解质 , 酸性强弱顺序 HC l > H 2 CO 3 > HC l O ,还有平衡移动原理。 考生需要掌握好这些知识和化学原理 , 才能正确解答 , 所以教师在复习中 , 要善于对某些重要知识进行横纵 、 上下联系 , 使学生适应学科内综合的特点。 变式题从另一个角度考查了氯水的性质。 第 13讲 │ 要点探究 变 式题 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 , 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确定 , 下列说法中可能错误的是 ( ) A . 加入含有酚酞的 N a OH ` 试液 , 红色褪去 , 说明有 H+存在 B . 加入有色布条后 , 有色布条褪色 , 说明有 HC l O 分子存在 C . 氯水呈黄绿色 , 且有刺激性气味 , 说明有 Cl2分子存在 D . 加入硝酸酸化的 A g N 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说明有Cl-存在 第 13讲 │ 要点探究 变 式题 A 氯气溶于水 , 且与水发生反应 , 氯水的成分呈现多样性 , 加入含有酚酞的 N a O H 试液 , 红色褪去 , 可能是氯水中的 H+恰好与 OH-中和 , 也可能是 HC l O 漂白 , A 项错误 ; HC l O 有强氧化性 , 可使有色布条褪色 , B 项正确 ; 氯水中因含有 Cl 2 分子而呈黄绿色 , C 项正确 ; 氯水中含有 Cl-, 与硝酸酸化的 A g N O 3 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 D 项正确。 第 13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对漂白粉的考查 1 . 组成: C a ( C l O)2和 C a C l2组成的混合物,有效成分是C a ( C l O)2。 2 .制备原理: 2 C a ( OH )2+ 2 C l2=。高一化学氯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相关推荐
350 碘 盐田法晒盐 粗 盐 氯化钠晶体 海水在浓缩过程中析出盐的种类和质量 (表中数据为每升海水析出各种盐的克数 单位 g/L) 海水密度 (g/L) CaSO4 NaCl Mg
O4 + BaCl2 NaOH+CuSO4 MgSO4 + NaCl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写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Cl(Na2SO4) NaCl(BaCl2) NaNO3(NaCl) NaCl(Na2CO3) NaOH(Ca(OH)2)
他们用如图 10所示的实验操作验证他们的猜想。 图 9 0 4 0 3 2 1 5cm 0 4 0 3 2 1 5cm 图 8 图 10 (1)、 实验操作的关键是。 (2)、 实验中要匀速拉动木块的原因是:。 (3)、 比较甲图和 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验证猜想。 (填写序 ) (4)、 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方法 形成酸雨 造成光化学烟雾 破坏臭氧层 4.氮的固定 定义: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变为化合态的氮的方法 ( 1)人工固氮: N2 + H2— ( 2)自然固氮: N2 + O2— 植物固氮: 用途: (1)是合成氨、制硝酸的重要原料 (2)保护气:焊接金属;灯泡的填充气体;保存粮 食、罐头、水果 (3)医学上,用液氮作冷冻剂 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 ) A. N2与
化还原反应 Cu+4HNO3(浓 )= Cu(NO3)2+2NO2↑+2H2O Cu+HNO3(浓 ) - Cu(NO3)2+NO2↑+H2O Cu+HNO3(稀 ) - Cu(NO3)2+NO↑+H2O 3Cu+8HNO3(稀 )= 3Cu(NO3)2+2NO↑+4H2O 练一练 2KMnO4+ 16HCl=2KCl+ 2MnCl2+ 5Cl2↑+ 8H2O KMnO4+ H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