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内容摘要:

( g ) + 5O2( g ) = 4CO2( g ) + 2H2O ( l ) ; Δ H =- 4 b k J mol- 1 B . C2H2( g ) +52O2( g ) = 2 CO2( g ) + H2O ( l ) ; Δ H =- 2 b k J mol- 1 C . 2C2H2( g ) + 5O2( g ) = 4CO2( g ) + 2H2O ( l ) ; Δ H =- 2 b k J mol- 1 D . 2C2H2( g ) + 5O2( g ) = 4CO2( g ) + 2H2O ( l ) ; Δ H = b k J mol- 1 第 5讲 │ 要点探究 B 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为表示乙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燃烧热是指在 25 ℃ 、 101 k Pa 时 , 1 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1 mol 乙炔完全燃烧生成 2 mol 二氧化碳 , 因此对应放出的热量为 2 b kJ。 B 正确。 [ 点评 ] 理解热化学内容重点要抓住两点 : ① 准确理解基本概念 , 如燃烧热强调可燃物与氧气反应 , 产物必须是稳定物质 , 燃烧热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无关 , 它们对可燃物的限量为 1 mol , 反应热与催化剂无关等 ; ②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按步骤进行 , 对于同素异形体要注明物质名称 ; 比较反应热大小时要考虑其正 、 负号。 对于综合型的题目往往是看似简单 , 实际考查的面更广 , 思维量更大 , 如下面的变式题。 第 5讲 │ 要点探究 变 式题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 A . 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 , 后者放出热量多 B . 由 H+( aq ) + OH-( aq ) = H2O ( l ) ; Δ H =- k J mol- 1可知 , 若将含 1 mol CH3COOH 的稀溶液与含 1 mol NaO H 的稀溶液混合 , 放出的热量小于 kJ C . 由 C ( 石墨 ) = C ( 金刚石 ) ; Δ H =+ kJ mol- 1可知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 在 101 k Pa 时 , 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 , 放出 kJ 热量 , 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 g ) + O2( g ) =2H2O ( l ) ; Δ H =- k J mol- 1 第 5讲 │ 要点探究 B A 中 , 硫固体变硫蒸气要吸热 , A 不正确 ; B 中 , CH 3 COOH是弱电解质 , 电离时吸热 , 放出的热量小于 5 kJ , B 正确 ;C 中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低 , 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根据燃烧热的定义 , 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应为 : H 2 ( g ) +12O 2 ( g ) = H 2 O ( l ) ; Δ H =- k J mol- 1或 2H 2 ( g ) + O 2 ( g ) =2H 2 O ( l ) ; Δ H =- k J mol- 1, D 不正确。 第 5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的含义及计算 1 . 在理解燃烧热概念时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 1 ) 规定在 1 01 k Pa 压强下测出热量,因为压强不定,反应热数值不相同。 ( 2 ) 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 1 m ol。 ( 3 ) 规定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为标准。 如: C → CO2, H → H2O ( 液态 ) , S → SO2等。 第 5讲 │ 要点探究 2 . 在理解中和热概念时注意以下几点: ( 1 ) 必须是碱和酸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放热。 ( 2 ) 以生成 1 m ol 水为基准书写它们的热化学方程式。 ( 3 ) 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中和热均为 kJ m ol-1;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 kJ m ol-1。 第 5讲 │ 要点探究 3 . 反应热 ( 1 ) 影响反应放热 ( 或吸热 ) 多少的因素 ①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越多,反应放出 ( 或吸收 ) 的热量越多。 ②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同一物质的能量高低为:E ( s ) E ( l ) E ( g ) ,气态时分子的内能最高,状态由气 → 液 → 固变化时,会放热;反之吸热。 ③ 反应程度:对于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反应放出 ( 或吸收 ) 的热量越多。 ( 2 )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 Δ H ) 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 Δ H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第 5讲 │ 要点探究 例 2 100 g C 不完全燃烧所得产物中 , CO 所占体积为1 /3 , CO2为 2/ 3 , 且 : C ( s ) +12O2( g ) == = CO ( g ) ; Δ H =- 1 k J/ m ol CO ( g ) +12O2( g ) == = CO2( g ) ; 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