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新思维-随堂练单元检测与综合检测题及答案9套内容摘要:

的上书中说: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 …… 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大意是:只有商鞅变法不顾人们的反对,虽然使得秦国骤然富强,但也使得天下人怨恨 …… 后来虽然统一全国,但很快就灭亡了。 ) 材料 三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 居五年,秦人富强。 (大意是:商鞅集中小乡镇为县,安排县令、县丞管理,共 31 个县。 承认土地私有,按土地平均赋税。 统一度量衡 …… 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 请回答: ( 1)材料一表明了商鞅什么思想。 此理论符合哪家学派。 ( 4 分) ( 2)你赞同材料 二 中苏轼的观点吗。 为什么。 ( 4 分) ( 3).根据材料 三 所述改革的内容,试总结商鞅变法在秦国的效果。 ( 2 分) ( 4).当今,我们也 正处在改革的大潮之中。 上述材料 对我们 有什么启发。 ( 4 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庶人 …… (大意是:天上有十个太阳,人有十个等级 …… 因此国王管理大臣,大臣管理大夫,大 夫管理士,士管理老百姓 …… ) ——《左传》 材料二 右边图表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 ( 4 分) (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 ( 6 分) ( 3)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共同历史作用是什么。 ( 4 分) 18.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1)春秋时期的哪一史实被誉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 2 分) ( 2)战国时期 ,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其中闻名世界的是哪一项工程。 ( 2 分) ( 3) 战国时期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效果最显著的是哪一次。 主要内容有哪些。 ( 6分)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郡守 县令 ( 4)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时代的产物,请说出这一时期诸子百家中主要 四大派别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 6 分) 19.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人们对他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 11 分) (要求:字数 100 字以内,条理要清晰,观点要明确,列举能证明自己观点的例证两个及两个以上,不论观点正确与否,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七年级历史新思维 随堂练(五) 期中测试题(二) (时间: 60 分钟) 学校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 . 单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答案栏内,每小题 2 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无名对秦王说, “剑 ”字有 18 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 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属于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金文 2.某电视台举行 “我爱家乡 ”知识竞赛,其中有道题是: “广东大部分地区在秦朝时属于下列哪一郡的管辖。 ” A.象郡 B.桂林郡 C.辽东郡 D.南海郡 3. 近年发现的重庆巫山人经科学测定为距今 204 万年 ,这将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约多小年 . A. 34 万年 B. 44 万年 C. 170 万年 D. 204 万年 4.新学年开始的班会课上,有一个同学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字是一样的,那么他姓 A.夏 B.商 C.周 D.秦 5.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写道: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上述文字主要赞颂的历史人物是 A. 黄帝 B. 蚩尤 C. 尧 D. 大禹 6.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较为成功的一次变法。 在其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 7.《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多有怨望者。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鼓励垦荒 B.允许工商业者为官 C.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D.奖励军功 8.如果你在某处发现右图所示的匾额,请判断这个匾额 内容赞颂的是 A.孔子 B.董仲舒 C.孟子 D.韩非 子 9. 右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 ② 处是 A.燕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10.半坡遗址文化与河姆渡遗址文化 有较大的差别,形成这种差别的最主 万世师表 要因素是 A. 种族 B. 自然条件 C. 体质进化程度 D. 生产力发展水平 11.在诸子百家思想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2.早在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孟子就主张 “斧斤 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也 ”,体现了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下列言论属于孟子的是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3.下列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残暴统治使人民不堪忍受 B.焚书坑儒 C.不讲礼仪廉耻,人民叛离 D.秦朝统一了货币、度量衡等 14.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 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 “德 ”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15.如果一位游客要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都城去参观,请你告诉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城市 A.西安 B.南京 C.咸阳 D.洛阳 16.《孟子 告子》记载: “天子适诸 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六师,周王室主力军)移之。 ”此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时分封制中的君臣关系 B.东周时周王室权力削弱的现实 C.春秋时诸侯争霸的现实 D.战国时诸侯国互相兼并的现实 17.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 设 18.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给人们留下一段优美的文字: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长城的社会功能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请判断,余秋雨笔下的 “它 ”是 指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灵渠 19.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周武王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周文王 20.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餔。 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支柱 ”的民谣真实的反映了秦朝 A. 徭役、兵役繁重 B. 加强文化专制 C. 法律极其残酷 D. 长城工程的浩大 二.非选择题:第 21小题 18分,第 22小题 8分,第 23小题 5分,第 24小题12分,第 25小题 8分,第 26小题 9分,共 6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 商君列传》 请回答: ( 1)为什么 “管仲相桓公 ”后会出现 “霸诸侯,一匡天下 ”的局面。 请简单叙述一下改革的具体内容。 ( 6 分) ( 2)材料二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体现了商鞅的什么精神。 他代表 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 6 分) ( 3)想一想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 ( 6 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断绝)其道,勿使并进。 ” 请回答: ( 1)材料一所说“书籍被烧残”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 2 分) (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2 分) ( 3) 这两个历史事件的相同点和区别分别是什么。 ( 4 分) 23.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主持节目。 ( 5 分) 入围人员:孔子 庄子 孙武 韩非 墨子 节目类型:《人与自然》 《法制空间》 《军事天地》 《爱心世界》 《教育论坛》 24.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辽阔的疆域结成大一统的整体。 西汉继承秦制,经过前期的休养生息和汉武帝的积极开拓,使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请回答: ( 1)秦王嬴政建立国家后,在中央和地方各 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 ( 4 分) ( 2)秦汉时期的匈奴曾经威胁大一统局面,请写出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 2 分) ( 3)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实行货币改革。 请说出下列货币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发行的。 ( 2 分)(货币面上的字是:半两) ( 4)秦汉的大一统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立,你认为有何历史意义。 ( 4分) 25.原始农耕文化的形成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开始,也是中华文明的起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 1)中国南、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分别是什么。 ( 2 分) ( 2)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化在农作物种植、房屋建筑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原始居民住房的建筑特点对现代人的住房建筑 有何启示。 ( 6 分) 26. 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 ” ( 1)材料一反映了孟子的什么观点。 ( 2 分)据此,孟子提出了什么主张。 ( 2 分) 材料二 君 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 2)材料二中,荀子提出“舟水之喻” 的原因是什么。 ( 1 分)后世不少统治者以此为鉴,根据所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