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内容摘要:
R 2 =R总 - R 1 =150Ω- 65Ω = 85Ω 得: 电阻 R 1与 R 2串联接入电路后,两端所加电压为 24V, 如果 R 1= 80Ω,通过 R 1的电流 为 ,求 R 2。 分析 U =24V I 1 = 由:串联电阻特点 R 2 =。 R 1= 80Ω 得: 解: (已知) (已知) 由: 得: R 总 的 电阻是: R 2 的 电阻是: =440Ω+ 660Ω=1100Ω 两盏电灯串联后,接在电源电压正常的家庭电路中,如果它们的电阻 R1=440Ω, R2=660Ω,求: ⑴ 这段电路的总电阻 ⑵ R1和 R2 两端的电压分别是多少。 计算结果 :U1=88V, U2=132V。 U =220V R1=440Ω R2=660Ω 解: 电 路的 总 电阻是: R总 =R 1+ R 2 U1 =? U2 =? 第二问解法 :(分步计算分析 ) 据: 得: ( 已知 ) 故: 标有 “6V3W”的小灯泡,能不能直接接到 9V的电源上。 若要小灯泡接上后能正常发光,应怎么办。 答 : 不能,因为 9V的电源电压大于灯泡的额定电压,灯 泡就很容易烧坏的。 解决方法是,根据串联分压的道理,串联一个定值电阻,把 9V的电源电压 分出 3V在 该电 阻 两 端, 则 小灯泡 两 端的 电压 就是 6V 就可以 正常发光 了。 △ 解题思路之一。 ⑴ 据“ 串联电阻 ”公式算出电阻两端的电压; ⑵ 据“ 额定功率 ”公式算出 电路中 流过的 电流 ,也是流过 的电阻的电流; ⑶ 据“ 欧姆定律 ”公式算出电阻的大小; 解法一 : 解法二 : U = 9V UL UR R =。 “6V3W” =3V =6V 下一页 = 9V- 6V = = 6V 3W = = = 6 Ω 3V 3V 上一页 解: 电 阻 两 端的 电压 是: 通 过电 阻的 电 流是:。中考物理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
相关推荐
课前热身 C 【 例 1】 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液体,已知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45 176。 ,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105176。 ,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_______,折 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_. 图 124 典型例题解析 450 300 【 例 2】 如图 125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部形成一光斑,这时往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 ( ) A 慢慢向右移动
典型例题解析 B 【 例 4】 (2020年南宁市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 泽维尔 (Ahmed ), 开创了 “ 飞秒 ( S)化学 ” 的新领域 , 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 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 D 典型例题解析 【 例 6】 (2020年海南省 )某元素的粒子核外有 10个电子 , 核内有 9个质子 , 则该粒子是 (
分母 (简便方法 ). (4)结论 确定分式方程的解 . (六 )一元二次方程 未知数, 且未知数的次数是的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 方程 . . ax2+bx+c=0(a≠0). 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配方法; (2)公式法; (3)分解因式法 . (1)配方法 ①通过配成 完全平方式 的方法 ,得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
.M点溶液比 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D .沉淀完全时, m1的数值为 80 0 40 m1 m( NaOH溶液 ) /g M m(Cu(OH)2)/g P 思路点拨 首先,知道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2个, 10%的NaOH溶液首先与 100 g混合溶液中 HCl反应,最后与 CuCl2反应生成沉淀 Cu(OH)2,接着分析图象中坐标轴的量,曲线的起点、转折点
如聚乙烯就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一般很多有机材料都是有机高分子。 4.一些常见的有机物 (1)酒精: 又称乙醇 ,易燃、易挥发,工业用酒精中常含有甲醇,有剧毒,不能食用。 醋酸又称乙酸,具有酸的通性。 (2)醋酸: ( 5)有机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 3)甲醛 : 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有害,能使蛋白质变性。 ( 4)过氧乙酸 :( CH3COO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