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新人教版历史九年级12月阶段测试试题内容摘要: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正式展开的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斯大林表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 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盟国分裂。 ”“盟国分裂” 的标志是 条约组织的建立 国家利益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国际关系主导着世界格局的变化。 下列 各项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①“ 冷战 ” 开始 ②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形成 ③ 苏联解体 ④ 两极格局形成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①④②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总分 30分) ( 7分) 近代以来,俄、美两国都曾面临危机。 通过改革,两国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度上得到解决。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1920年~ 1921年, 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 1921年 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 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 材料二 : 1932 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 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依据材料一、二,说 说列宁与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 ( 1分)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列宁的“途径、方法”和罗斯福的“试验”各有什么特点。 ( 2分) 材料三: 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图中 A、 B两个时段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 分析导致这两个时段失业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写重大事件名称)。 ( 2分) 两国为应对危机采取了什么共同的调整方式。 这给了你怎样的历史感悟。 ( 2分) 22.( 12 分) 20 世纪以来,世界风云变幻,促使国际格局不断调整。 然而,“和平与发展”是永久的主题,就此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半个世纪以来的 大国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 一位当代美国史专家说:战胜国在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同时,创造出殖民统治的新理论。 写出与材料一相关的条约的名称。 材料一中的新理论指的是什么理论。 ( 2分) 材料二: 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 2)写出与材料二相关的条约的名称。 这一条约表面上“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实质上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 2分) 材料三: 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 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绝不 单 独 与 敌 人 停 战 或 媾 和。 ——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 3)材料三是哪一文件的内容。 写出该文件签署的标志性意义。 ( 2分) 材料四: “在德国投降、欧 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内,苏俄(联)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同时维护中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