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内容摘要:

白色沉淀是 BaSO3 B.向溴水中通入 SO2,溶液褪色,说明 +4 价硫具有还原性 C.将过量的 SO2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说明 SO2不能漂白石蕊 D.向 SO2水溶液中加入 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 H2SO3酸性强于 H2CO3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A. SO2被硝酸氧化生成 SO42, SO42和 Ba2+反应生成 BaSO4沉淀,所以产生的沉淀是 BaSO4, 故 A错误; B.溴具有氧化性,能氧化还原性物质,向溴水中通入 SO2,溶液褪色,则溴被还原,所以说明 +4 价硫具有还原性,故 B正确; C. SO2和水反应生成 H2SO3, H2SO3电离出 H+而使其溶液呈酸性,酸能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溶液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不能漂白石蕊试液,故 C 正确; D.强酸能和弱酸盐 反应生成弱酸, SO2和水反应生成 H2SO3,向 SO2水溶液中加入 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 H2SO3 和 NaHCO3反应生成 H2CO3,则 H2SO3酸性强于 H2CO3,故 D 正确;故选 A。 考点: 以二氧化硫为载体考查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及其水溶液的酸性。 1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A.氨气具有氧化性,用浓氨水检验 Cl2管道是否泄漏 B.氢氟酸具有强酸性,用氢氟酸蚀刻玻璃 C.常温下浓硫酸与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容器贮藏贮运浓硫酸 D.钠的金属性比钾强,工业上用钠制取钾 (Na+KCl K↑+NaCl) 【答案】 C 考点: 考查物质之间的反应,涉及钝化现象、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原理等。 17.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成熟的工艺流程如下:干海带 海带灰 悬浊液 滤液 碘水 I2的 CCl4 溶液 I2下列关于海水制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在蒸发皿中灼烧干海带,并且用玻璃棒搅拌 B.含 I的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后,碘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C.在碘水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D.碘水加入 CCl4得到 I2的 CCl4溶液,该操作为萃取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 A.固体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故 A错误; B.碘离子被过氧化氢氧化为 碘单质,发生氧化反应,故 B 错误; C.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是碘单质的特性,但得到的是溶液不是沉淀, 故 C 错误; D.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大于水,可以转移到四氯化碳中,过程为萃取,故 D 正确;故 选 D。 考点: 考查实验过程海水提取碘的流程分析应用,主要是实验基本操作的分析判断。 18.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苦卤中通入 Cl2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常选用 NaOH 作为沉淀剂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 SO2将其还原吸收 【答案】 C 考点: 考查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注意掌握中学常见的化学工业,侧重对化学与技术的考查。 19.往一由铁、铜组成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稀 HNO3,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 m1g,再向其中加入 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余下金属 m2g,则 m1与 m2之间的关系为 A. m1=m2 B. m1> m2 C. m1< m2 D.无法确定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铁和铜都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的质量为 m1g,剩余金属一定含 Cu,可 能还含 Fe;再加入硫酸,提供氢离子,在酸性条件下,硝酸盐中的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故再与剩余金属 反应,故 m1一定大于 m2,故选 B。 【考点定位】考查金属及硝酸的化学性质 【名师点晴】高频考点,特别注意本题的隐含条件为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侧重分析与应用能 力的考查;再加入稀硫酸,因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故剩余金属无论是铁还是铜还是铁铜混 合物,都会溶解,以此来解答。 20.下列装置就用于实验室制取 NH3,并用 AlCl3溶液吸收多余氨气制氢氧化铝,最后回收氯化铵的实验,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乙吸收 NH3制取 Al(OH)3 B.用装置丙在不断搅拌下分离 Al(OH)3和 NH4Cl 溶液 C.用装置甲制取 NH3 D.用装置丁蒸干 NH4Cl 溶液并灼烧制 NH4Cl 【答案】 C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气体的制备、收集及混合物分离提纯等。 21.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答案】 A 考点: 考查物质转化关系的分析和判断,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和反应实质是关键。 22.将黄豆粒般大小的金属钠置于一铝片上,在铝片下用酒精加热至钠充分燃烧,移动酒精灯后,在铝片 上有淡黄色粉末生成,过一段时间后,铝片上的黄色粉末变成带有白色泡沫的潮湿液体。 以下有关该实验 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泡沫里存在混合气体 B.上述实验过程中的变化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上述实验过程中还存在反应: Al2O3+2NaOH═2NaAlO2+H2O D.上述实验过程中还存在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A.产生的泡沫里存在的气体有氧气、氢气,故 A正确; B.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 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B错误; C.铝是亲氧元素,所以铝表面有氧化铝,氧化铝 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故 C 正确; D.铝表面的氧化铝被腐蚀后,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 D 正确;故选 B。 【考点定位】考查钠、铝的性质。 【名师点晴】明确铝、钠分别发生的反应及其反应产物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 钠,过氧化钠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易潮解,氢氧化钠溶液和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和氢气,和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 23.无色溶液中含有: ① Na+、 ② Ba2+、 ③ Cl, ④ Br、 ⑤ SO3 ⑥ SO4 ⑦ Fe2+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 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① 用 pH 试纸检验 溶液的 pH 大于 7 ②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 CCl振荡、静置 CCl4层呈橙色 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