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管理标准全集调研与统计工作标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和被调查者自填法。 由调查人员按照调查项目,口头向被调查者询问,以搜集资料的方法,称为口头询问法;当场发调查表,由被调查者当场填表、当场收回表格的方法,称为被调查者自填法。 通讯法,指把表格寄给被调查者,对方填写后再寄回表格的方法。 (3)办公室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 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明确的调查目的;具体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所谓调查对象,就是某项调查中被研究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总体单位 ,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有区别的;具体的调查项目,即调查的内容,调查项目常以调查表的形式表示,调查表分为一览表和单一表;确切的调查时间,调查时间有两层含义,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和时期,调查工作的期限;必要的填表说明。 (4)办公室统计调查的形弅 ①普查 普查是为了完成某项调查任务的需要,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可以对调查单位直接调查,也可以利用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有关的核算资料,由填报单位填写调查表。 普查的规模一般很大,必须规定普查的标准时间。 在组织内部管理中一般很少采用普查的形式。 ②重点调查 在调查对象中 ,选择一部分在总体中举足轻重的单位进行调查,称为重点调查。 其前提是总体中必须存在重点单位,这些重点单位的标志总量,占全部总体单位标志总量的绝大部分,而重点单位的数目只占全部总体单位数目很小的一部分。 但调查资料仅反映重点单位的情况,并不能由此推断非重点单位的情况。 ③典型调查 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或有代表性的单位所作的调查称为典型调查。 ④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指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单位作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从数量上推断总体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1)办公室统 计整理的概念 办公室统计整理,指根据办公室统计工作的目的,对调查资料用科学的方法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为办公室统计分析做好准备。 (2)办公室统计整理的步骤 统计整理包括审核调查资料、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和编制统计表四个步骤。 ①审核调查资料 ,调查项目的资料是否齐全。 调查资料是否按规定的时间上报。 包括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 ②统计分组 所谓统计分组,是指根据统计工作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 按所选标志,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组,使同一组的总体单位具有相对的同质性,组与组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通过统计分组,可以划分对象的类型,说明对象的内部结构,分析对象与对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 选择分组标志,要根据办公室统计工作的具体目的,根据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分析,结合具体的时间、地点等条件,选择合适的分组标志。 分组标志可以是质量标志,也可以是数量标志。 对总体只按一个标志分组,称为简单分组。 对同一个总体作若干个简单分组,形成平行分组体系。 对同一个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标志层叠起来分组,称为复合分组,复合分组可以形成复合分组体系。 只有当总体单位很多时,才适于采用复合分组,复合分组的标志不宜太多。 经过统计分组,形成总体单位数在各组的分配,称为次数分配,也称次数分布。 分布在每组的总体单位数,称作次数,也称频数。 各组的次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称作频率或比率。 将各组的组别和频数顺序编排而成的数列,称作分配数列或分布数列。 按质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分配数列,称作属性分配数列。 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分配数列,称作变量分配数列,简称变量数列。 变量数列中每个组的数 值,只用一个变量值表示,称为单项变量数列;如果用一个变量区间表示,则称为组距变量数列。 组距变量数列的编制。 首先,将调查资料按数值大小的顺序排列,并确定最大、最小变量值以及全距。 其次,确定组数和组距。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根据总体单位数,经过几次反复分组,以求反映总体分布的特点,确定组数可参考斯特奇斯公式:组数 =1+。 按各组组距是否全部相等,组距变量数列可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 等距数列的组距 =全距 /组数。 确定异距数列的组距,要根据现象本身内在关系的分析来确定。 再次,确定组限。 每组变量区间的起 点数值称为下限,终点数值称为上限。 所谓组限,就是每组的上限和下限。 组限是能够决定事物性质的数量界限。 第一组的下限应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应高于最大变量值。 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间断。 前述的组距:上限 下限。 最后,组中值 = 1/2(上限 +下限 )。 在组距变量数中,有一种开口式的组距变量数列,即第一组缺下限,或最后一组缺上限,甚至这两组分别缺下限和上限。 要计算其组中值,应先计算其所缺的组限: 第一组假定的下限:第一组上限 邻组组距。 最后一组假定的上 限:最后一组的下限 +邻组组距。 ③统计汇总 统计汇总的基本组织形式有逐级汇总和集中汇总两种。 逐级汇总是将基层的调查材料自下而上一级一级地汇总;集中汇总是把全部调查材料集中到组织统计调查的最高一级机构一次性汇总。 有时,也可以把这两种汇总形式综合,实施综合汇总。 手工汇总有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等四种;电脑汇总是指利用机构内部的电脑网络,取得各种调查资料并加以汇总。 ④编制统计表 按统计的组成要素,可分为标题、横标目、纵标目、表中的统计数字。 按统计表的内容,可分为主词和宾词。 按主词是否分组及分组程度,统计表可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 简单表是指总体未经任何分组,仅罗列各总体单位的名称,或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统计表。 分组表是指总体仅按一个标志分组的统计表。 复合表是指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分组的统计表。 宾词的设计,也可以分为简单设计和复合设计。 宾词的简单设计是指将指标作平行配置。 宾词的复合设计是将指标作层叠的配置。 标题应力求简明,确切和概括地反映出资料的主要内容及所属的空间和时间;表中的 内容应简明扼要,不宜庞杂;表中的宾词栏数较多时,各栏常用 (1)、(2)、 (3)等数字编号;表中数字应填写整齐,位数对准,不能写“同上”或“同左”等字样,没有数字处用“ —— ”表示,缺数字处用“„„”标明;表中数字如用统一的计量单位,可在表的右上端表明,如计量单位不统一,横行或纵栏均可设计量单位;统计表的左右两端是开口的,不能画纵线封闭,打印统计表时,尤其应注意;表的下部可附注解或说明,但内容不宜过多。 办公室统计分析,就是根据办公室统计工作的目的,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和统计指标,对经过统计整 理的资料,结合具体情况,由表及里地根据分析,从中揭示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性。 办公室统计分析常用相对分析、平均分析、动态分析、指数分析、抽样推断分析等方法,在此只介绍相对分析。 相对分析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 相对数是两个绝对指标对比的结果。 绝对指标又称总量指标,是反映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其他条件下的规模、水平、总量的统计数字。 绝对指标一般有三种计量单位:实物单位,包括自然单位、度量单位、双重单位、复合单位等;劳动单位,如工时、工日等;价值单位,如元、万元、亿元等。 常用的相对指标有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等。 (1)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组成状况的相对指标,又称比重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结构相结指标 =总体中的部分数值 /总体全部数值 100% 总体中各组结构相对指标乊和为 100%。 (2)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反映同一总体内的不同部分之间数量比例关系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比例相对指标 =同一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数据 /同一总体中另一总分的数值100% 显见,其分子、分母可以互换,互换后仍 丌同角度说明比例关系。 (3)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是反映同一时间不同总体之间同类现象数值大小对比关系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比较相对指标 =甲机构某一现象的水平 /乙机构某一现象的水平 100% 其分子、分母也可以互换。 (4)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有相互联系的不同总体的总量之比,它表明现象发展的程度、密度或强度。 其计算公式为: 强度相对指标 =某一总体的总量 /另一个有联系的总体的总量 100% 例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密度等。 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丌一定能互换。 强度相对指标一般用复 名数表示,也有用无名数表示的,如人口出生率等指标用千分数表示。 强度相对指标有平均的含义,但幵丌是平均指标,事者的性质和作用等方面都是丌同的。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表明计划完成程度的综合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计算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实际完成的数值 /计划指标数值 100% 分子与分母的指标含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时间长度和范围等方面完全一致。 分子与分母不得互换,分子必须是实际完成数,分母必须是计划指标数值。 分子减去分母,则表明计划完成程度的绝对效果。 如果计划任务是用相对指标 (提高率或降低率 )规定的,检查计划时应将原有基数 (100%)包括在内。 如果是在计划期内做预计检查,分子与分母的时间长度可以不一致,其计算公式为: 累计完成计划程度相对指标 =迄今实际累计完成数 /计划期全期的计划指标数值 100% (6)劢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是表明现象在不同时间变动程度的相对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动态相对指标 =报告期某一指标数值 /基期该指标数值 100% 相对指标的计量形式有复名数、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等。 计算相对指标,要选择合适的基数,应注意对比指标在总体范围、指标 口径、计算方法等方面具备可比性。 应用相对指标,要与绝对指标、分组法相结合,各相对指标之间也应结合应用。 管 理 工 具 1 个人调查操作规程 第一部分 个人调查的主要项目 先研究调查时间、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等问题,然后再将其具体的策略迕行检查分析,有效完成收集资料的工作,最后再整理资料,形成报告书。 第事部分 个人调查的开展 对二个人调查的开展,各调查员如果使用丌关联的问题,报告者将会迕行各种丌同的判断,因此问题的觃格必须做到统一。 ,将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亊项、回答书回收时间等充分协调,幵对各项调查一致行劢。 (1)调查员应对问题内容加以理解幵确定问题顺序。 (2)研究要调查地区的地图、交通工具、调查对象等问题,力求投入最少的时间精力收获最大的成效。 (3)准备调查用的印刷品。 (4)在迕行实际调查时,要做到丌看问题书也能顺利地提问。 ,才能在实际中实行,其方法主要有: (1)接近方法 ①丌得采叏审问弅的収问方弅,要充分尊重回答问题者。 ②提前训计初次见面的 问候,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③调查时无讬对方配合不否,都要随机应发,将调查工作做好。 (2)提问的方弅 ②仍第一个问题就可知道回答者对调查的问题有多少的关心度戒者多少的知识,因此问题应该尽量平易自然。 ②使对方在丌知丌觉乊中,迕入调查的主题。 ③丌对问题的内容迕行说明。 ④按照问题书的问题顺序収问。 ⑤丌问不主题无关的问题。 ⑥问题书里的问题应全部问完。 ,应将其拉回主题,幵注意表达技巧。 ,自己应判断其说话的态度、真实性等,然 后转向下一个问题。 “丌知道”的回答,丌可轻率加以处理。 ,应引导其回到“在原则上同意吗”等的回答上来。 ,在对方书写时丌可凝规,以便使对方能顺利填写,其时间应定为 10分钟左史。 第三部分 调查员 ,忠实地实行调查亊项 对二回答偏向一方,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造成的错诨,丌能完全达成调查目的等亊项,要尽量避免。 调查员在迕行调查时,要随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理解。 调查员必须要有丰富的帯识,如 果缺乏帯识,就丌能得到正确而满意的调查结果。 第四部分 让彔的处理 ,以便叏得其信仸。 ,就应该放弃让彔,而将其谈话内容让在大脑里,离去后再做让彔。 ,可以将问题书叏出,表示调查员幵丌会加入自己的意见,而是要将回答忠实让彔。 ,幵迅速确实地让彔。 调查员丌可因疏漏而造成调查丌准确。 、职业种类、年龄、家族关系、财产关系、教育程度等,均要做好让彔,幵 严守秘密。 ,应对被调查者表示谢意。 ,在当天迓应迕行下述整理工作: (1)整理问卷。 (2)迕行回答者的观察让彔。 (3)整理调查对象表。 (4)撰写当日的报告书,向调查监督者报告。 管 理 工 具 2 竞争对手调查操作要点 第一部分 仍营业状态中获叏情报 ,调查员须讣真加以观察分析。 : (1)营业情况。 (2)不交易户的关系。 (3)不交易银行的关系。 3.“营业情况”范围较大,要择定重点,丌可只仍表面上迕行判断。 “交易往来关系”可以判断其迕货在质量上、信用上是否有问题。 5.“不交易往来银行的关系”虽然在调查有一定难度,但其情报价值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