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第五单元知识总结及同步测试题含答案内容摘要:
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 4)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反对材料四中这个法。 【开放创新】 14.“ 1954 年越南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上 发生的一件事,表明周恩来对藐视中国 民族尊严的敏感程度。 周恩来代表着中国,约翰 杜勒斯(美国国务卿)代表着美国。 过去杜勒斯对一个记者说,只有在我们的汽车相撞的情况下,两人才会会晤。 一天 上午,当双方都进入了会场时,他们彼此遭遇了。 杜勒斯摇摇头,走出了会议室, 完全藐视这位中国外交部长。 ……“ 因此我走下首次抵达北京的飞机舷梯的最后一级 向他(指周轻快走来)走去时,就主动伸出了我的手。 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 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 ——摘自尼克松的回忆录《领导者》 材料二 在周恩来同尼克松第一次会谈时 … … 对尼克松说: “你刚才不是在 毛主席那里已经说了么,我们握手了。 杜勒斯就不敢这样做。 ”尼克松说: “总理也 不一定同他握手。 ”周恩来肯定地说: “不见得,如果他愿意的话,我也会跟他握手的。 ”尼克松说: “那好,我们握一次手吧。 ”他们隔着茶几又伸手相握,周围的人都笑了。 ——摘自《谈判大师周恩来》 请回答: ①.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一再说的 “握手 ”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尼克松访华,按照外交礼节的惯例应由迎接方先伸出手来表示欢迎,为什么首次访华的尼克松总统反而主动地先伸出手来呢。 ②.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 “一个时代的结束 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的理解。 ③. 你同意材料三中尼克松说的 “这是改变的一周 ”的结论吗。 试简述理由。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感悟与思考 2020 年 9 月,在北京举办了“ 和平发展 ──中国外交五十 五周年成就图片展 ”中国 前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五世孙凌青以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 ”为题回顾了新中国在其间走过的艰辛历程。 这位已年届八十的老外交官指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揭开了新中国外交崭新的一页。 至今三十多年来,中国已进入联合国主持下的多边外交几乎所有的 重要领域,参加了数以百计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批准加入了众多的国际公约。 新的世纪已到来,中国以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加强联合国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时期的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归归 纳纳 与与 运运 用用 【知识归纳】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奉行不结盟政策,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3.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4.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二.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合理 、公正地解决 2.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3.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 4.为积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而斗争 三.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1.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加强与东盟和欧盟的合作 3.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知识运用】 1.新时期的中国外交为什么要进行调整。 ( 1)首先,经过建国以后三十多年来的努力,中国的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国家安全战略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集中精力进行和平建设真正有了可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 ( 2)国际上美苏争 夺的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 在美苏势力基本平衡、对峙争霸的格局中,中国作为一个有一定实力的大国,无论与哪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都有可能打破力量平衡,助长某一方的霸权主义倾向。 而中国作为和平力量独立于两个大国之外,则对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 ( 3)中国认识到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影响,认识到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与发展有机会地结合起来,把发展视为制约战争、防止战争以至消除战争危险的重要因素。 [例 1]我国新时期的对外政策有 ①不结盟政策 ②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③“一边倒 ”政策 ④对外开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各个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把握。 可用排除法来做,“一边倒”政策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采取的政策。 [答案] D 2.新中国在 1971 年的第 26 届联大会议上恢复了合法席位,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新时期的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组织的活动。 在历届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会议上,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 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积极努力;积极参与联合国有关多边国际机构中关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裁军的积极行动,做出了真诚而有实效的努力;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还积极地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斗争,提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赞同。 [例 2]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举足轻重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 A.苏联已解体 B.美国经济出现困难 C.世界格局多样化趋势加强 D. 中国综合国力加强 [解析]任何国家要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后盾是不可能实现的。 [答案] D 3.“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什么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的前身是 “上海五国 ”会晤机制。 1996 年 4 月 26 日,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正式建立 “上海五国 ”会晤机制。 随着国际和地区形势的不断变化, 为 提升合作水平。 2020 年 , 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 , 江泽民同志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深化团结协作共创美好世 纪》的讲话。 六国元首签署了《 “上海合作组织 ”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 ”正式成立。 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元首正式会晤,定期举行政府首脑会晤,轮流在各成员国举行。 “上海合作组织 ”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例 3] 课本中列举了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发起成立 “上海合作组织 ”等,这些成就反映了走向新世纪的中 国外交的哪些特点。 [解析]本题 要 求 联系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心国际形势的变化,主动了解国际社会,用世界的眼光来观察中国外交,并进而考察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开放的观念。 [答案] 如 2020 年 10 月 7—8 日,第九次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的巴厘岛举行。 中国与东盟关系有了新发展,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达成了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协议,这将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加入这些组织,体现了中国的外交成就,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不同类型的国家关系,体现了新时期多边外交这一显著特点 拓拓 广广 与与 探探 究究 [例 1] (1994 全国 )材料一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 — 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于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 摘自 1972 年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 — 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 摘自 1977 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三 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 摘自 1982 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 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方提供防御性武器。 „„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 摘自 1979 年美国卡特政府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 请回答: ( 1)材料二比材料一有内容上有何重要的发展。 两个公报的意义何在。 ( 2)据材料一、二、三,美国政府在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 ( 3)据材料三,说明这三个公报对发展中美两国关系的作用。 ( 4)据上述各材料,谈谈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 5) 1999 年以来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有哪些。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明确三个公报发表的背景、内容、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以及对近代中美关系史发展的全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原因及我国的态度和对策,评价其现状与发展趋势。 也就是说:本题体现了中美关系(概念) →发展过程(现象)→现状及趋势(规律)这一原则。 [答案] ( 1)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由不应谋求地区霸权发展为不应世界任何地区谋求霸权。 标志着中美间敌对关系的结束,开始走向正常化阶段;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 ( 2)是一致的。 ( 3)提供了双方确认的原则基础。 ( 4)材料四表明:《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粗暴地干涉了中国内政,该法是美国单方面制定 的国内法,对中国没有约束力,而中美联合公报是以国际关系和两国关系准则为依据的。 该法为中美关系正常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 顺。 ( 5)插手台湾问题;支持西藏分裂势力进行分裂西藏的活动;借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撞机事件等。 [例 2]有人说:中国在新时期外交关系上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可中国却领导创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性组织,这是为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结盟政策提出的背景和含义。 1984 年 5 月,邓小平把中国对外政策概括成独立 自主外交,指出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 ”,它是 “真正的不结盟 ”,具体体现为 “四不一全 ”:即不结盟、不孤立、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 其核心是不结盟。 [答案]不结盟政策指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 但是随着 时代的发展, 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与中国现有的国力,奉行双赢的政策, 在 既坚持中国的国家利益,又适当照顾和援助发展中国家 、在互利合作基础之上,中国领导创立了一些区域性组织。 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发展到十六大总结的 “共同发展 ”这一全新概念。 报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的 “共同愿望 ”,中国要与各国人民 “共同努力 ”、 “共同维护 ”和 “共同推进 ”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中国要与各国 “共同协商 ”世界事务,维护全人类的 “共同利益 ”,实现世界各国的 “共同繁荣 ”。 巩巩 固固 与与 测测 评评 【基础练习】 1.在对世界局势的分析上,新时期的一个重要突破是 ( ) A.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 B.提出“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估计 C.提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认定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战争与和平” 2.当前,我国政府继续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战略意。高中历史必修1:第五单元知识总结及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相关推荐
C.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立即开始夺取政权的武装起义 13 . 下 图 所 示 著 作 是 人 类 探 索 自 身 发 展 道 路 的 重 大 理 论 成 果。 这 就 是 ( ) A.自由主义 B.无政府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 14 . 下 列 各 项 , 属 于 无 产 阶 级 专 政 的 第 一 次 伟 大 的 尝 试 是 ( )
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1 名师出高徒 包含的主要哲学 道理是( ) A、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外因对事物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 ,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1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一谚语包含这样哲理( ) 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
蕴含的哲理是()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2)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3)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4)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 (1)(4) B、 (2)(3) C、 (1)(3) D、 (2)(4) 2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所包含的哲理是( ) ⑴ 矛盾和事物不可分 ⑵ 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⑶
uO+H2SO4 B、 BaCl2+H2SO4 C、 H2S+H2SO4(浓) D、 Cu+H2SO4(浓) 2 砹( At)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B、 AgAt 不溶于水 C、砹是有色固体 D、 HAt 很稳定 2 下列各组物质发生反应时,只可能得到一种生成物是 A、 Na 和 O2 B、 C 和 O2 C、 Na 和
池中铜是正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阴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用金属铜作阳极 D.电解稀硫酸制 H O2 时铜作阳极 21.目前人们正研究开发一种高能电池一 — 钠硫电池,它是以熔融的钠、硫为两极,以 Na+ 导电的β , —— Al2O3 陶瓷作固体电解质,反应如下: 2Na+xS Na2Sx,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放电时,钠作正极,硫作负极 B.放电时,钠极发生还原反应
乙醇 B.乙醇 乙醛 C.乙醇 乙烯 D.乙酸乙酯 乙酸 2下列有机物各 1 摩尔,分别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量最多的是 A.乙烯 B.乙烷 C.乙醇 D.丙烯酸 2往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则下列说法 正确是的 A.溶液中只有 SO42- ,白色浑浊为 BaSO4 B.溶液中可能含有 SO32- ,白色浑浊可能为 BaSO3 C.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