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xx-20xx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内容摘要:

22. “没有钱花的人既不是自由的人,也不会风度翩翩。 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使自己能够不过上好日子 只要不损害别人,凭熟练的技艺增加自己财富的人是值得称赞的。 ”该观点最早源自 A 古代儒学大师 B 人文主义者 C 宗教改革者 D 启蒙思想家 “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 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却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 这说明 A 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 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 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 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他们特别注意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甚至要求文学具有 ’科学真理的精确性 ’。 ”据此可知,此派文学的创作风格属于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古典主义 D 印象主义 ,马克思认为,它是一个“高度灵活的 形式,而一切旧有的政府形式在本质上都是压迫性的”。 这说明巴黎公社 A 不具备无产阶级性质 B 是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C 可以作为无产阶级政府的方案 D 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 ,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 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A 19世纪末的美国 B 18世纪 末的英国 C 20世纪 20年的苏联 D 20世纪 30年代的德国 27. 经济学家保罗 .克鲁格曼指出:你有言论自由,但这并不是说你有权在电影院大喊“失火了”;同理,自由市场的原则也不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在无序的资本流动中相互践踏。 下列选项中最契合克鲁格曼观点的措施是 A 建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B 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C 组建区域经济集团 模 D 推动混合经济式的发展 28. 白寿彝先生曾说, “ 史学创新只能如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而 不能如瓦特的发明蒸汽机 ” ,白寿彝先生意在强调 A.历史解释重在自由发挥 B.历史研究要充分占有资料 C.历史研究需要学以致用 D.历史解释要尊重材料本意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4分) 主观题部分(共 6题,其中 2 30题为必答题, 3 3 3 34题为选作题,每题 15分,考生选一题作答,并将所选题号涂在答题卡上。 ) 29.( 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学者研究,康熙三十九年( 1700年)清朝人口总数为 ,乾隆五十九年( 1794年)增加到 ,道光 30 年( 1850年)达到 ,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人口最高纪录,这创造了中国人口的奇迹。 增长的人口,基本依靠本国生产的粮食来供养,这意味着,在清朝期间,粮食总产量比明朝的最高纪录又增加了一倍以上。 但是中国为这一 奇迹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庞大的人口压力使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工矿业、商业的发展受到粮食需求的严格制约,大批多余劳动力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转移。 这既加剧了社会矛盾,也使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 态。 ——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人口发展史》 材料二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早,是最先面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国家。 圈地运动开始后,英国就产生最早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政府往往采用血腥立法的手段来惩治失地农民(流浪汉或 “ 懒汉 ” )。 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加快。 1834年,英国颁布了新济贫法。 该法令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 19世纪末,英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办法开始向福利国家方向发展。 1905年,在工党推动下,英国通过了《失业工人法》,规定了对失业工人的救助措 施和解决失业工人再就业的办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为彻底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开始建立福利国家,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 摘编自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 “ 人口奇迹 ” 出现的条件,并简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危害。 ( 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不同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 11分) 30.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 12分)材料 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 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 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 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 18世纪的“启蒙运动”。 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