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内容摘要:

调整 亚洲 殖民地 1904《 英法协约 》 调整 非洲 殖民地 巴尔干问题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突尼斯问题 巴尔干问题 奥 德 意 俄 英 法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形成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五学习主题 第 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德皇威廉二世 Friedrich Wilhelm Viktor Albert von Hohenzollern 1859.1.27~1941.6.4 1888~1918在位 沙皇尼古拉二世 Николай II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1868.5.18~1918.7.17 1894~1917在位 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托艾伯特冯霍亨索伦 末代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 俄罗斯帝国末代沙皇 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德罗维奇 第五学习主题 第 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法国国王向普鲁士国王投降求和 普法战争形势图 法王拿破仑三世 普鲁士国王 普法战争 ~ 1867年,普鲁士首相 俾斯麦 组成以普鲁士为首的 北德意志同盟 ,初步实现了德意志各邦的统一。 南部的 巴伐利亚 等四邦,由于法国的阻挠,仍处于同盟之外。 俾斯麦为统一德意志,称霸欧洲,向法国开刀。 1870年 7月 19日,法国皇帝 拿破仑三世 对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 9月 2日,普军在 色当 大败法军。 1871年 1月 18日,普鲁士国王 威廉一世 在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 德意志帝国 的建立,结束其 952年的分裂。 普法战争,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 阿尔萨斯 和 洛林 予德国,并赔款 50亿法郎。 法国丧失了欧洲霸主地位。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 第五学习主题 第 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奥托 冯 俾斯麦 德国“铁血宰相” ~ 出身普鲁士大容克(地主)家庭 成就了统一的德国 安德拉西 奥匈帝国外交大臣 1879年,德俄关系日趋紧张,德国担心俄国和德国的宿敌法国结盟对付自己,加紧拉拢奥匈帝国。 8月 27日,俾斯麦与安德拉西秘密会谈,谋求缔结反俄同盟。 经过多方交涉, 10月 7日, 《 德奥同盟条约 》 在维也纳签订。 如果两国其中一国遭到俄国的进攻,另一国应以“全部军事力量”予以援助;如果其中一国遭到除俄国以外的另一国家进攻,双方应互守善意的中立;如果进攻的国家得到俄国的支持,缔约国则应共同作战,直到双方议和为止。 —— 1879年 10月 7日 《 德奥同盟条约 》 ① ② ③ 第五学习主题 第 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突尼斯国旗 意大利国旗 法国国旗 意大利与法国争夺 突尼斯 失败( 1881年) 1881年,意大利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在德国的拉拢下,决定投靠德、奥。 1882年 5月 20日,德、奥、意在维也纳签订 《 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 ,最终形成三国同盟( Triple Alliance)。 同盟以德国为核心,由于意、奥争夺巴尔干半岛产生矛盾,意成为暂时的和动摇的同盟者。 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国的进攻,德国和奥匈帝国应以全力援助;如果德国遭到法国的进攻,意大利也要担负同样的义务;如果缔约国的一国或两国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国的进攻,缔约三国应协同作战。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