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20xx-20xx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奥斯特实验第一个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 2)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 3)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这种电流叫感应电流,这一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 4)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 【解答】 解: A、甲:是著名的是奥斯特实验,小磁针发针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选项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乙:根据安培定则,可以判断螺线管的左端是 S极,右端是 N极,再根据磁极间相互作用,小磁针左端为 S极,右端为 N极,选项错误,故符合题意; C、丙: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实验,这一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选项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丁:电流一定时,匝数越多,磁性越强,选项正确.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本题是一道电磁学的综合题,考查学生对电磁学一些知识点的了 解和掌握情况,是一道基础题. 7.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 3V,当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的读数为 3V,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 A.灯 L2断路 B.灯 L1断路 C.灯 L2短路 D.开关接触不良 【分析】 由图知,两种灯泡串联,正常情况下电压表测量 L2两端电压,应该小于电源电压. 【解答】 解: A、如果灯泡 L2断路,电压表与 L1组成串联电路接在电源两极上,所以显示电源电压.此选项正确; B、如果灯泡 L1断路,整个电路断路,电压表无示数.此选项错误; C、如果灯泡 L2短路,电压表也被短路无示数.此选项错误 ; D、如果开关接触不良,整个电路断路,电压表无示数.此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电路故障的判定,利用电压表检验电路故障时,闭合开关,如果电压表显示电源电压,则原因有二:并联的用电器断路、其它用电器短路. 8.下列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摔碎了的瓷碗很难拼合在一起﹣﹣分子间存在斥力 B.氧气能够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引力 C.房间长时间不打扫就会布满灰尘﹣﹣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分析】 ( 1)分子间同时存 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的关系; ( 2)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 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4)水的比热容比较大. 【解答】 解: A、摔碎了的瓷碗很难拼合在一起,不是因为斥力;瓷碗破碎后,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导致瓷碗破碎处分子间斥力和引力可以忽略不计,故 A错误; B、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 B错误; C、房间长时间不打扫就会有一层灰尘,灰尘可以用肉眼看到,不是分子,故 C错误; D、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吸收或放出 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小,所以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9.某同学在做 “ 调节灯泡亮度 ” 的电学实验时,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 6V,电流表的量程为 0~ ,电压表量程 “0 ~ 3V” ,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 “20Ω 2A” ,灯泡 L标有 “3V ” 字样(忽略灯丝电阻变化).在实验中为了保证所有电路元件的安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电路中,变阻器 R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为 0~ 20Ω B.该电路 消耗的总功率的变化范围为 W~ W C.该电路中,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 A~ A D.该电路中,电灯消耗功率的变化范围为 W~ W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 R与灯泡 L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 1) P=UI求出灯泡的额定电流,然后与电流表的量程和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相比较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最大,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泡的电阻和电路的最小总电阻,根据电阻的 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然后得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阻值的范围,根据 P=UI求出该电路的最大功率; (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路消耗的功率和灯泡消耗的功率最小,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最小电流,然后确定电流表的变化范围,根据 P=I2R求出电灯消耗的最小功率,然后确定电灯消耗功率的变化范围,根据 P=UI求出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然后确定电灯消耗功率的变化范围. 【解答】 解: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 R与灯泡 L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 中的电流. ( 1)由 P=UI可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IL 额 = = =,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流表的量程为 0~ ,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2A, 所以,电流表的最大示数为 I 大 =,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 由 I= 可得,灯泡的电阻和电路的总电阻分别为: RL= = =10Ω , R= = =20Ω ,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 R 滑 =R﹣ RL=20Ω ﹣ 10Ω=10Ω , 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允许调节的范围是 10Ω ~ 20Ω ,故 A错误; 该电路的最大功率: P 大 =UI 大 =6V =; (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流表的示数最小,电路消耗的功率和灯泡消耗的功率最小,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I 小 = = =, 所以,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 ~ ,故 C错误; 灯泡消耗的最小功率: PL′=I 小 2RL=( ) 2 10Ω= , 所以,电灯消耗功率的变化范围为 ~ ,故 D正确; 电路消耗的最小 功率: P 小 =UI 小 =6V =, 所以,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变化范围为 ~ ,故 B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灯泡的额定电流和电流表的量程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对于选择题并不一定完全解答选项,只要有不正确的地方,本选项即为不正确. 二.填空与作图( 1013题每空 1分, 14题 2分, 15 题 3分,共 17分) 10.电视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丰富的中华美食文化,当一盘色香味俱佳的酱排骨端到餐桌时,酱排骨的美味香飘四溢, 这是因为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一块热气腾腾的酱排骨入口,舌尖的温度也升高了,舌尖的内能 增大 (填 “ 增大 ”“ 不变 ” 或 “ 减少 ” ),这是通过 热传递 方式改变了舌尖的内能. 【分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与热传递两种方式. 【解答】 解: 当一盘色香味俱佳的酱排骨端到餐桌时,酱排骨的美味香飘四溢,这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一块热气腾腾的酱排骨入口,除舌尖上感觉到美味外,舌尖的温度也升高了,舌尖的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 变了舌尖的内能. 故答案为: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增大;热传递.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改变内能的方式,本题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1.家用电灭蚊器的发热部分使用了 PTC发热材料,它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使用时发热体直接连入家庭电路,当发热体的温度为 60℃ 时,则此时电功率为 W,如果这只电灭蚊器的平均电功率为 5W,按一天工作 10h计算,这只家用电灭蚊器一个月(按30天计算)消耗电能 kWh;当发热体温度继续上升时,它的电功率会 减小 (最后两空选 填 “ 增大 ” 、 “ 不变 ” 、 “ 减小 ” ). 【分析】 ( 1)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发热体的温度为 60℃ 时,对应电阻为 10kΩ=10 4Ω ,根据公式 P= 可求电功率; ( 2)根据公式 W=pt可计算消耗的电能; ( 3)当发热体温度继续上升时,电阻变大,根据公式 P= 可知电功率的变化. 【解答】 解:( 1)当发热体的温度为 60℃ 时,电功率为 P= = =; ( 2) 5W=, W=Pt= 10h 30=; ( 3)发热体温度继续上升时,电阻 变大,电源电压不变,根据公式 P= 可知电功率变小. 故答案为: , ,减小. 【点评】 本题考查电功率的计算,关键是会分析图象,能从图象中找到有用的数据,这是本题的重点,本题还有一个隐含条件就是家庭电路电压为 220V. 12.某物理科技小组设计了汽车有害尾气排放检测电路,如甲图所示, R为气敏电阻,其阻值随有害尾气浓度 β 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 R0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有害尾气浓度 β 增大时,气敏电阻 R的阻值将 变小 ,电压表的示数将 变小 (选填 “ 变大 ” 、 “ 变小 ” 或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