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20xx届高三元月调考生物试卷内容摘要:

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C 正确; D、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D 正确. 故选: A. 4.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 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AFP 从血液中消失,但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血液中 AFP 会 升高,尤其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血液中 AFP 会持续性异常升高.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推测当肝细胞分裂周期变短时, AFP 合成量会增加 B.可以推测 AFP 能对细胞的分化起促进作用 C.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 AFP 的加工与运输 D.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减少而容易发生扩散 【考点】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 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其特征有:能够无限 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解答】 解: A、由题干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血液中 AFP会升高,尤其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血液中 AFP 会持续性异常升高 ”,可推知,当肝细胞的分裂加快时, AFP 合成量会增加, A 正确; B、由题干信息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再生时或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 的合成较多,但不能得出 AFP 能对细胞的分化起促进作用, B 错误; C、甲胎蛋白( AFP)是一种分泌蛋白,其运输和加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C 正确; D、肝细胞发生癌 变后因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减少,使细胞间的黏连性降低,容易发生扩散, D 正确. 故选: B. 5.我国大面积的沙漠植物难以生存,但胡杨却以顽强的生命力成为沙漠英雄树,胡杨为何具 此特点呢。 有人探究茉莉酸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3 天,结果见表,针对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结果 NaCl 茉莉酸 ① +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②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③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注: “+”表示有添加 ,添加的 NaCl 浓度为 100mmol•L﹣ 1,茉莉酸浓度为 10﹣ 3mg•L﹣ 1•; “﹣ ”表示无添加.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茉莉酸对 NaCl 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促进作用 C.茉莉酸的存在使得胡杨能在沙漠不易失水而生存 D. NaCl 或茉莉酸是自变量,细胞正常与否及有无质壁分离是因变量 【考点】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 本题是对细胞质壁分离的考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液浓度小于环境溶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使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发生分离的现象.分析表格中的 信息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加入 NaCl 和茉莉酸,因变量是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解答】 解: A、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A 正确; B、由 ①② 组实验可以看出,茉莉酸对 NaCl 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B 错误; C、茉莉酸的存在使得胡杨能在沙漠不易失水而生存, C 正确; D、由表格信息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加入 NaCl 和茉莉酸,因变量是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D 正确. 故选: B. 6.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 如图(其中 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知 0~ d 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B.田鼠种群数量在 a~ d 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 c~ d 期间一直在下降 C.该田鼠种群增长为逻辑斯谛增长, C 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D.由图可知, a、 b 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 【考点】 种群的特征. 【分析】 由图分析,当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 R 大于 1 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田鼠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当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 R小于 1 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 【解答】 解: A、在 0~ d 范围内,只能体现出一个变化过程,没有呈现出周期性波动, A 错误; B、据图可知,田鼠种群数量在 a~ d 之间,由于 R 大于 1,所以种群数量一直增加,在 c~ d 期间时,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 R 小于 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 B 正确; C、在 c 点和 d 点时,布氏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 亡率比值 R 小于 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所以在 d 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C 错误; D、据图可知, a、 b 两点田鼠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 R 相等,但田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由于种群的数量不相同,所以不一定相等, D 错误. 故选: B. 二、非选择题 7.鹅掌楸是我国特有的珍惜物种,被誉为 “中国的郁金香 ”,为大量培养其苗木,探究它最佳生长条件,某一苗圃园对鹅掌楸的光合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 1)图甲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了 解鹅 掌楸对 光照要求.已知叶绿体是进行 光合作用 的场所,且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存在着大量的色素,这些色素的主要作用是 吸收光能(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在提取这些色素实验中,先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测定叶绿素含量,若要进一步分离色素可用 纸层析 法将四种色素分离,其中 叶绿素a 和叶绿素 b 在滤纸条上呈现出两条绿色的带,其带的宽度可表示它的含量多少.据图分析,该植物可通过 增加叶绿素含量 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 2)图乙表示夏季的某天在遮光 50%条件下,温度、光照强度、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张开 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 8: 00 到 12: 00 光照强度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 呼吸作用增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减小 . 18: 00 时其光合速率 等于 (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在 8:00 到 12: 00 与 16: 00 到 18: 00 两个时间段内净光合速率均下降的原因 不同 (相同或不同). ( 3)实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长时间来看叶肉细胞内 ATP 含量将 稳定(不变) .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 本题是对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光 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然后分析题干和题图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 解:( 1)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这些光合色素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的作用.分离色素可用纸层析法将四种色素分离,其中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在滤纸条上呈现出两条绿色的带,其带的宽度可表示它的 含量多少.分析柱形图可知,遮光的百分比越大,叶绿素含量越多,因此可以判断该植物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 2)净光合作用速率 =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 8: 00 到 12: 00 光照强度增强,但气孔导度相对稳定, CO2供应受限制,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但幅度不大,且由于该时间段内温度升高,呼吸作用速率也增加,实际光合作用增加 的速率小于呼吸作用增加的速率,因此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18: 00 时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 ATP. ( 3)去除 遮光物光照强度突然增强,光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