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20xx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内容摘要:
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 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B. a和 B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C. 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D. 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 A.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A错误; B.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 a和 B所在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交换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错误; C.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 不含同源染色体, C正确; D.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读图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 18.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四种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② 基因型为 AaB的绵羊可能产生 aY的精子 ③ 高茎高豌豆 (Dd)产生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 D: d=1:1 ④ 染色体中 DNA的 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一定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 A. 有一种说法对 B. 有二种说法对 C. 有三种说法对 D. 有四种说法对 【答案】 B 19. 下图是有关突触的图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轴突末梢上也存在神经递质的受体 B. 突触就是指两个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 C. 根据突触接触的部位分类,突触有 2种类型 D. 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乙酰胆碱结合后,突触后膜就会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 A 20. 下图为人体内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解。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在饥饿时, 4过程将会加强 B. 胰岛 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 4过程 C. 若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减弱,则 C液将会减少 D. 若某人的胰岛 B细胞受损,则此人可能会出现 C液含有葡 萄糖的现象 【答案】 C 【解析】 分析图解可知, 3是由血糖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 4是肝糖原分解进入血液,以升高血糖浓度,当血糖含量下降时,肝糖原分解会加强, A正确;胰岛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即促进 4过程, B正确;抗利尿激素增多,会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减少尿液生成, C错误;若胰岛 B细胞受损, 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不能及时氧化分解、合成糖原或转化为其他非糖物质,则多余葡萄糖会随尿排除形成糖尿, D正确。 21.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赤霉素可以培育无籽葡萄 B. 乙烯因物种而异能促进或抑制根、叶的生长和发育 C. 适宜浓度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 D. 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插条的生根效果均不同 【答案】 D 【解析】赤霉素能促进果实发育,所以用赤霉素处理葡萄植株可得无籽葡萄, A正确;不同植物对乙烯的最适浓度不同且具有两重性, B正确;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 起植 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C正确;生长素具有两重性,高浓度和低浓度促进作用可能相同,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其他植物激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 某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 A、浮游植物 B,它们的营养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鳙鱼、浮游动物 A、浮游植物 B这三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组成了生物群落 B. 鳙鱼的能量中有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了 C. 适当施肥有利于提高浮游植物 B的数量,进而有利于提高鳙鱼的产量 D. 若浮游动物 A的次级生产量为 0,则它的生物量也为 0 【答案】 C 23. 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 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 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 IAA。 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述。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胚芽鞘 b侧的 IAA含量与 b'侧的相等 B. 胚芽鞘 b侧与胚芽鞘 c侧的 IAA含量不同 C. 胚芽鞘 b'侧细胞能运输 IAA而 c'侧细胞不能 D. 琼脂块 d'从 a'中获得的 IAA量小于 a'的输出量 【答案】 D 24. 右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代表各成分之间交换的有机物或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乙中某种群的领域行为可明显调节种群密度 B. 乙、丁属于次级生产者,其次级生产量即同化量 C. 乙中的某种群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就会实现零增长 D. 丙成分中极端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乙种群最强烈的内源性因素 【答案】 A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丁为分解者。 消费者的领域行为可明显调节种群密度, A项正确;乙、丁不属于生产者, B项错误;种群实现零增长必须建立在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迁入率等于迁出率的基础上, C项错误;丙成分中极端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乙种群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 D项错误。 【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方法 ( 1)根据结构图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如图所示,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 D、 C为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和 “ 生产者 ” ,则 A、 B为消费者和分解者;再根据出入箭头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判断,在 D、 C中指 出箭头多的 D为“ 生产者 ” ,指入箭头多的 C为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最后根据 D→A→B ,确定 A为消费者、 B为分解者。 ( 2)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① 判断生产者的主要依据是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蓝藻、光合细菌以及化能合成细菌等。 ② 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 “ 异养型 ”“ 非腐生 ” 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③ 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 25. 某旗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 → 田鼠 → 鼬构成。 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 J/( h。浙江省温州20xx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相关推荐
能的, 总 有几个 疟 原虫会 钻 到 别 的 红细 胞里, 继续 繁衍 进 化。 疟 原虫在吃血 红 蛋白后会排泄代 谢 物,等 红细 胞崩疟疾,为什么可怕。 近 200 年来,随着流行病学的进步,大部分致命传染病已被消灭,但疟疾仍是横亘在人类生命健康面前的一道可怕鸿沟 ——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约有 40%的人口受疟疾威胁,每年有 5亿人感染疟疾,超过 100万人死亡。 疟疾有多可怕。
also determine(决定 ) which living things will be able to grow there. Areas with very rich soil are made to be good farming munities. Poor soil may send farmers to look for better places. However,
型种类及比例为宽叶有茸毛:宽叶无茸毛 =2: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授粉→套袋”处理 , A和 D的基因频率均为 1/2 F1进行同株授粉, F2植株中窄叶有茸毛所占的比例为 1/9 F1间行种植,让其自由交配, F2植株中宽叶无茸毛所占的比例为 3/8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小题,共 44分) 29.(6分)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
ay to improve strength. D. A plate of chicken is a good meal before games because it has much energy. E. Girls who do strength training will make their muscles big. F. The best time to exercise is
ADE , AEBE ,设 xAD ,则 22222 ,c o s224 BEAEABA D ExxAE 即 A D Exx c o s4449 2 , 14 11]1,1[4 1c os 22 xxxxA D E 解得 2525 x . E 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余弦定理 . 14.已知实数 ,ab R ,若 223,a ab
14.若存在实数 yx, 同时 满足 122 yx , 1|1||| yax ,则 实数 a 取值范围是 . 【答案】 ]2,2[ 【解析】 试题分析: 由 存在实数 yx, 同时 满足 122 yx , 1|1||| yax ,则 11 y ,则 1|1||| yax 等价于 yax || ,作出 122 yx 与 ya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