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xx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和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 3V的电源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 B.甲的电压小于乙的电压 C.甲的电阻小于乙的电阻 D.甲的电流小于乙的电流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 ( 1)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给出一定的电压,通过电流的大小关系判断两电阻的阻值大小关系; ( 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两定值电阻串联时通过的电流关系,再根据欧姆定律得出它们两端的电压关系. 【解答】 解:( 1)在图中任找一条与纵坐标垂直的直线,观察与甲、乙相交点的横坐 标即为对应的电流值, 从图象中看出两点甲、乙两端的电压相同时, I 甲 > I 乙 , 由 R= 可得: R 甲 < R 乙 ,故 A错误、 C正确; ( 2)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使用,将甲和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 3V的电源上,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故 D错误, 由 U=IR可知, U 甲 < U 乙 ,故 B正确. 故选 BC. 9.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公式 R= ,关于这个公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同一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同一导体的 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通过它的电流也增大几倍,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变 【考点】 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分析】 ①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影响电阻的因素是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与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导体中是否通过电流无关. ② 由欧姆定律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R= 这个导出公式只说明导体电阻的大小是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的比值. 【解答】 解: ① 导体的阻值是导体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其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材料和横截面积,与通过它的电流、它两端的电压无关,电阻不随 着电压和电流的改变而改变,所以A、 B、 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② 由欧姆定律得出 R= ,若知道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我们可以计算导体的电阻;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加几倍,但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变,所以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10.小军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 “ 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关系 ” ,他分别用 5Ω和 10Ω 的电阻做两次实验,当完成第一次实验后,小军将 A、 B两点间的电阻 R由 5Ω 更换为 10Ω ,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应该( ) A.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B.将变 阻器滑片向右移动 C.将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 D.更换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分析】 要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由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可知,需要保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当电路中的电阻由 5Ω 换成 10Ω 时,导体两端的电压是否变化,怎样变化是此题的解题思路. 【解答】 解:( 1)将 AB两点间 5Ω 的电阻更换为 10Ω 的电阻,闭合开关,电路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电流表示数减小) AB间的电压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 2)为保持 AB间的电压不变,要移动滑片使 AB间的电压减小:当滑 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增大时,即将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路中电流变小,由 U=IR可知, AB间的电压减小; 故选 B.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13分) 11.如图所示,在电路中要使电灯 L1和 L2并联,应闭合开关 S S3 .为了防止电路出现短路,不能同时闭合开关 S S3 . 【考点】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电路的三种状态. 【分析】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流通路径,各个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独立工作;电源短路是指用导线将电源两极直接连接起来的电路. 【解答】 解:要使两灯泡并联,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需要经过 S1,然后分别经过灯泡支路L1和支路 L S3,再流回电源负极;因此应闭合开关 S S3; 当闭合开关 S S3时,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从电源的正极流入电源负极,从而形成电源短路,故不能同时闭合开关 S S3. 故答案为 S S3; S S3. 12.如图 1所示电路中,电压表的量程不明,当电路闭合后, Vl、 V2示数如图 2所示,则 V1的读数是 6 V, V2的读数是 V,小灯泡 Ll两端的电压是 V. 【考点】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 分析】 电压表 V1测量的是总电压, V2测量的是灯泡 L2两端的电压,因此 V1的示数应当比V2的示数大,但是从图乙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 V1的指针偏转角度比 V2要小一些,因此 V1选用的是大量程 0~ 15V, V2选用的是小量程 0~ 3V.小灯泡 L1两端的电压 U1等于总电压 U减去 L2两端的电压 U2. 【解答】 解:电压表 V1和 V2的示数分别如图乙所示,电压表 V1的示数应当比 V2的示数大,因此 V1选用的是大量程 0~ 15V, V2选用的是小量程 0~ 3V. V1的示数显示的是电源电压 U=6V,V2的示数显示的是 L2两端的电压 U2=,因此 L1两端的电压 U1=U﹣ U2=6V﹣ =. 故答案为: 6; ; . 13.小娟在探究 “ 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 时,将记录整理的实验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 I﹣ U关系图象.由图可得甲的电阻为 10 Ω ,甲、乙两个电阻串联后总电阻是 15 Ω ;这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在电压为 9V的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为 A;这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在 9V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为 A.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 【分析】 从图象上读出一组电压值和电流值,根据 R= 即可求出甲和乙的阻值;再根据串联电路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即可求出总电阻;利用 I= 即可求出电路中的电流. 【解答】 解:当 U=3V时, I 甲 =, I 乙 = 则 R 甲 = = =10Ω , R 乙 = = =5Ω R 总 =R 甲 +R 乙 =10Ω +5Ω=15Ω I 串 = = = I 并 = = =. 故答案为: 10, 15, , . 14.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键 S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 V1示数将 变大 ,电压表 V2示数的变化量与电流表 A示数 的变化量的比值将 不变 .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电键 S闭合后, R1与 R2串联,电压表 V1测 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 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 R2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表示出滑片移动前后电压表 V2示数的变化量,然后判断电压表 V2示数的变化量与电流表 A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 【解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