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周有光对现代汉语的规范与发展做出的贡献 ” 角度进行概括,联系文章内容答题,找到相关答题区间,筛选关键语句,概括形成答案。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 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 “ 块 ”。 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 本题的块应该集中在中间段落中。 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 “ 块 ” 的基 础上,分出 “ 条 ” 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 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 “ 块 ” ,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 瞄准目标。 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 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 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 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 ,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 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 擢知常州。 时水潦为灾, 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 ① 不可轻发,衡曰: “ 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 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 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 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 “ 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 ” 从之。 除户部侍郎。 时盐课大亏,衡 奏: “ 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 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 ② 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 ”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 起复,除枢密都承旨。 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 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 “ 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 ” 乃赐垕制科出身。 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 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 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 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 “ 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 ” 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 即日罢相。 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 [注 ] ① 常平:常平仓。 ② 亭户:古代的盐户。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 \司火之起伏 \稽灶之多寡 \亭户本钱以时给之 \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择廉能吏察之 \私贩自绝矣 B. 宜自煮盐之地 \为之制司火 \之起 伏 \稽灶之多寡 \亭户本钱以时给之 \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择廉能吏察之 \私贩自绝矣 C. 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 \司火之起伏 \稽灶之多寡 \亭户本钱以时 \给之盐 \之委积 \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 \私贩自绝矣 D. 宜自煮盐之地 \为之制 \司火之起伏 \稽灶之多寡 \亭户本钱以时 \给之盐 \之委积 \以时收之 \择廉能吏察之 \私贩自绝矣 11.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 摄尉 ” 之 “ 摄 ” ,指暂代官职。 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 行 ”“ 署 ”“ 权 ”“ 假 ”“ 守 ” 等。 B. “ 檄 ” 与 “ 牒 ”“ 移 ” 都是古代官 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 其中 “ 檄文 ” 多用于声讨和征伐; “ 牒书 ” 与 “ 移文 ” 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 “ 牒书 ” 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 “ 移文 ” 只是一种平行文书,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C. “ 丁忧 ” ,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 “ 丁艰 ”“ 居丧 ”“ 苫块 ”“ 服阙 ”。 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行,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母丧称 “ 丁内艰 ” ,父丧称 “ 丁外艰 ”。 D. “ 宸翰 ” ,指帝王的墨迹 (文章或手书 )。 《林黛玉进贾府》中, “ 荣禧堂 ” 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 “ 万几宸翰之宝 ” 中的 “ 宸翰 ” 也是此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叶衡关心百姓疾苦。 在任于潜县令时,曾把五等以下应交的赋税的份额均摊给前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B. 叶衡能够唯才是举。 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C. 叶衡富有治军之才。 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D. 叶衡 深得皇上赏识。 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2)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 “ 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 【答案】 10. A 11. C 12. B 13. (1)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 (公布 ),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 (得分点: “ 榜 ”“ 谕 ”“ 遣 ”) (2)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 “ 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 ”( 得分点: “ 发 ”“ 缓急 ”“ 可 „„ 耶 ”) 【解析】 10.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题中句子正确翻译为:近年来赋税收入没有增加,是私商贩盐妨害了它,应从煮盐的地方就对它管制,管理盐锅的生火灭火,核查盐灶的多少,盐户的本钱按时发给他们,盐聚集多了就按时收购它,选廉洁能干的官吏访察他们,私 贩自然会绝迹。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 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 ①“ 夫、惟、盖、凡、窃、请、敬 ” 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 “ 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 ” 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 联词,如 “ 苟 ”“ 纵 ”“ 是故 ”“ 于是 ”“ 向使 ”“ 然而 ”“ 无论 ”“ 至若 ”“ 是以 ”“ 继而 ”“ 纵使 ”“ 然则 ” 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 “ 顷之 ”“ 向之 ”“ 未几 ”“ 已而 ”“ 斯须 ”“ 既而 ”“ 俄而 ” 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 乎、哉、也、矣、欤、焉 ” 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 “ 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 ” 等后面可断句。 ③“ 以、于、为、而、则 ” 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 2)对话、引文标志 :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 “ 曰 ” 、 “ 云 ”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 “ 曰 ” 而省略主语。 关于利用 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 “ 曰 ” 后冒 (: ), “ 哉 ” 后叹 (。 ), “ 夫 ”“ 盖 ” 大都在句前。 “ 于 ”“ 而 ”一般在句中, “ 矣 ”“ 耳 ” 后面画圆圈(。 ) “ 耶 ”“ 乎 ” 经常表疑问 (。 ), “ 也 ”“ 者 ”作用要停顿。 或句 (。 )或逗 (, )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在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尤其是在课文和课文注释中出现的有关知识,然后结合文本中该词的含义进行认证分析,来确定正误。 题中C项,错误,苫,草席;块,土块。 古礼,居父母之丧,孝子以草荐为席,土块为枕,所以 ,“ 苫块 ” 是为父母守丧时的礼节。 服阙:指服丧期满。 12.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解答此类题目,可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 本题中,B项错误, “ 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 无中生有,叶衡上奏只是希望皇上能 “ 赦其狂而取其忠 ” ,是出于对李垕的爱护。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 时间、地点、官职, 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13.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语句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析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句式,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题中得分点(1) “ 榜 ”“ 谕 ”“ 遣 ” ; (2) “ 发 ”“ 缓急 ”“ 可 „„ 耶 ”。 点 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 “ 替换 ”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 “ 组词 ”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 “ 保留 ”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 省略 ” 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 “ 省略 ”。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 词不离句,句不离词。 词句难解,前后联系。 跳跃句子,补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常见虚词, 因句而异。 实词活用,领会语意。 翻译整句,句子流利。 对照原文,务求直译。 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 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 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被重复缴纳 (赋税 )所困,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江西省景德镇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