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xx届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内容摘要:

据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Ⅰ ﹣ 1 的基因型为 XaBXab 或 XaBXaB B. Ⅱ ﹣ 3 的基因型一定为 XAbXaB C. Ⅳ ﹣ 1 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 Ⅰ ﹣ 1 D.若 Ⅱ ﹣ 1 的基因型为 XABXaB,与 Ⅱ ﹣ 2 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考点】 8A:伴性遗传. 【分 析】 分析题图:图中 Ⅰ ﹣ Ⅰ ﹣ 2 有病,其女儿正常,说明双亲各含有一种显性基因, Ⅰ ﹣ Ⅰ ﹣ 2 的基因型分别为 XaBXab 或 XaBXaB、 XAbY, II﹣ 3 的 基因来自 I﹣ 1 和 I﹣ 2,且表现正常,同时含有 A、 B 基因,基因型一定为 XAbXaB. II﹣ 4 和 III﹣ 2 的基因型均为 XABY, II﹣ 4 和 II﹣ 3 婚配,其女儿 III﹣ 3 的基因型为 XABXaB或 XABXAb. 【解答】 解: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I﹣ 2 的基因为 XAbY,子代 II﹣ 3 正常(同时含有 A、 B 基因), I﹣ 1 患病,只含有 B 基因,基因型为 XaBXab 或 XaBXaB,A 正确; B、 II﹣ 3 的基因来自 I﹣ 1 和 I﹣ 2,且表现正常,同时含有 A、 B 基因,基因型一定为 XAbXaB, B 正确; C、 II﹣ 4 和 III﹣ 2 的基因型均为 XABY, II﹣ 4 和 II﹣ 3 婚配, III﹣ 3 的基因型为XABXaB或 XABXAb,表现型为正常, III﹣ 2 和 III﹣ 3 婚配, IV﹣ 1 的基因型为 XaBY或 XAbY,致病基因来自于 I﹣ 1 或 I﹣ 2, C 错误; D、 II﹣ 1 的基因型为 XABXaB, II﹣ 2 的基因型为 XaBY 或 XabY,二者婚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 D 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结合系谱图, 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和题干信息 “只有 A、 B 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 ”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有一定难度.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 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考点】 A4: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 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 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 D 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 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2)世代相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 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伴 Y 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解答】 解: A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同,都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 AB 错误;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C 错误; D、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掌握各种遗传病的特点,能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二、非选择题 7.( 10 分)( 2020•新课标 Ⅰ )有关 DNA 分子的研究中,常用 32P 来标记 DNA分子.用 α、 β 和 γ 表示 ATP 或 dATP( d 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 A﹣ Pα~ Pβ~ Pγ 或 dA﹣ Pα~ Pβ~ Pγ).回答下列问题; ( 1)某种酶可以催化 ATP 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 DNA 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 32P 标记到 DNA 末端上,那么带 有 32P 的磷酸基团应在 ATP的 γ (填 “α”“β”或 γ”)位上. ( 2)若用带有 32P 标记的 dATP 作为 DNA 生物合成的原料,将 32P 标记到新合成的 DNA 分子上,则带有 32P 的磷酸基团应在 dATP 的 α (填 “α”“β”或 γ”)位上. ( 3)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 DNA 分子的两条链用 32P 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 肠杆菌,在不含有 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 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 n 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 32P 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 ,原因是 一个含 32P 标记的噬菌体双链 DNA 分子经半保留 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 2 个噬菌体的双链 DNA 分子中,因此得到的 n 个噬菌体中,只有 2 个带标记. . 【考点】 7C: DNA 分子的复制; 3C: ATP 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3D: ATP 与 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 DNA 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 复制条件:模板( DNA 的双链)、能量( ATP 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 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 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 复制结果:一条 DNA 复制出两条 DNA. DNA 复制意义:通过复制, 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解答】 解:( 1) ATP 分子中远离 A 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和重新生成,故某种酶可以催化 ATP 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 DNA 末端上,同时产生 ADP.那么该酶作用的磷酸基团应在 ATP 的 γ 位上. ( 2)合成 DNA 的原料应该是 4 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都是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其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的化学键是普通磷酸键,用带有 32P 标记的 dATP 作为 DNA 生物合成的原料,将 32P 标记到新合成的 DNA 分子上(合成过程中, dATP 要脱掉两个 高能磷酸键),则带有 32P 的磷酸基团应在 dATP 的 α位上. ( 3)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 DNA 分子的两条链用 32P 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 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 DN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