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xx年中考物理模拟冲刺卷二含解析内容摘要:

包括力学、声现象、光现象、杠杆等方面,平时多注意观察,将其知识活学活用. 9.如图 1表示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的情景,为了探究他们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现利用海绵、小桌、砝码进行模拟研究,应选择图 2中的哪几种情形( ) A.甲与乙 B.乙与丙 C.甲与丙 D.以上都不对 【考点】 压强.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分析图示现象,然后答题. 【解 答】 解:表示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对雪地的压力大致相同,滑雪板比人的鞋子的受力面积大的多,故在雪地里行走时,人对雪地的压强大,所以下陷的程度深,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应控制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由图示可知,甲与乙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不符合题意; 甲与丙,受力面积不同,压力也不同,没有控制变量,故不符合题意; 故乙、丙两个实验,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可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现象分析,应用控 制变量法分析图示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题. 10.甲、乙两个容器横截面积不同,都盛有水,水深和 a、 b、 c、 d四个点的位置如图所示,水在 a、 b、 c、 d处产生的压强分别为 pa、 pb、 pc、 pd,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pa< pc B. pa=pd C. pb> pc D. pb=pd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 图析法. 【分析】 由图可知, a、 c两点所处的深度相同, b点所处的深度大于 c点所处的深度, a点所处的深度小于 d点所处的深度,再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判断. 【解答】 解:由图可知: a、 c两点所 处的深度相同, pa=pc,故 A错; a点所处的深度小于 d点所处的深度,由 p=ρgh 可知, pa< pd,故 B错; b点所处的深度大于 c点所处的深度,由 p=ρgh 可知, pb> pc,故 C正确; b点所处的深度大于 d点所处的深度,由 p=ρgh 可知, pb> pd,故 D错;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确定各点的深度(深度是指从液体内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垂直距离)是本题的关键. 11.如图所示是上海世博会专用越江隧道工程使用的大型盾构上的大刀盘.盾构推进时,由液压装置使活塞杆根据需要伸出 或缩回,其应用的物理原理主要是( ) A.阿基米德原理 B.热机原理 C.帕斯卡定律 D.惯性定律 【考点】 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 1)阿基米德原理提供的是计算浮力的方法; ( 2)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膨胀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就是热力原理; ( 3)液压机的工作原理是帕斯卡原理: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在一个小面积的活塞上施加一个很小的力,在另一边的面积大的活塞上就会产生更大的力; ( 4)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解答】 解:液压撞锥用的是液压机,液压机的工作原理是帕斯卡原理, 如右图,若左边活塞的面积为 S1,右边的活塞面积为 S2, ∵ 两边压强相等, p= , ∴ = , ∴F 2= , ∵S 1< S2, ∴F 1< F2,即用小力产生大力.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帕斯卡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知道液压撞锥用的是液压机和帕斯卡原理的内容是关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2.以下说法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某初中生的质量约为 50kg B.人体正常体温约为 42℃ C.学生书桌高约为 200cm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5m/s 【考点】 质量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应用题;参照思想;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不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 A、成年人的质量在 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 50kg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 37℃ 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 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 80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4km/h=4 m/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 BCD. 【点评】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也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3.下列事例中,能增大摩擦力的是( ) A.运动鞋鞋底有花纹 B.行李箱下安装两个轮子 C.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D.在冰冻路面上撒沙子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 应用题;控制变量法;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解答】 解: A、运动鞋鞋底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 A符合题意; B、行李箱下安装两个轮子,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属于减小摩擦,故 B不符合题意; C、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故 C符合题意; D、在冰冻路面上撒沙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 ACD. 【点评】 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14.奶奶做饭时,小明在旁边仔细观察,联想到许多物理知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 A.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受到惯性作用飞了出去 B.把鸡蛋向碗边一磕,鸡蛋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相互作用 C.饺子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电饭锅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考点】 惯性;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力的辨别.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分析四个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然后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并验证其说法的对与错. 【解答】 解: A、往地上泼水时,盆虽然留在手中,但是水却由于惯性而飞了出去,而不是受到惯性作用,故 A选项错误; B、把鸡蛋向碗边用力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碗也会给鸡蛋一个同样大小的作用力,所以鸡蛋破了,故 B选项的说法正确; C、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饺子上的花边是由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形成的,故 C选项正确; D、电饭锅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 D选项正确. 故选 BCD.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惯性、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平衡力的辨别,牢记和掌握各知识点是正确解答的关键所在. 15. 有关压强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为了减小车对路面的压强 B.人用吸管吸食饮料是靠大气压把饮料 “ 压 ” 进了嘴里 C.深海潜水员必须穿抗压潜水服是因为海水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升力,是应用了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的原理 【考点】 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液体的压强的特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飞机的升力. 【专题】 应用题;压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A、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B、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 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 C、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据此做出解答. D、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这是使飞机获得升力的原因. 【解答】 解: A、大型的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车对路面的压强,故 A正确; B、用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利用大气压,故 B正确; C、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潜水员在水中下潜时要穿潜水服,故 C正确. D、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 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故 D错误. 故选 ABC. 【点评】 本题是事例都是生活中的常用的现象,利用生活现象考查物理知识,体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66分) 16.目前, “ 全碳气凝胶 ” 是世界上最轻材料.一块体积为 100cm3的 “ 全碳气凝胶 ” 的质量是 ,则它的密度为 kg/m3;实验发现,用这种材料制成的 “ 碳海绵 ” 被压缩 80%后仍可恢复原状,说明这种材料具有很强的 弹性 .(选填 “ 塑性 ” 或 “ 弹性 ” ) 【考点】 密度的计算 ;弹力.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 1)知道全碳气凝胶的质量和体积,根据 ρ= 求出密度的大小; ( 2)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能恢复原状,物体的这种特性是弹性;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状,物体的这种特性是塑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