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xx年高一物理必修1寒假作业3内容摘要:
的作用,力 F的大小与时间 t的关系和物块的速度 v与时间 t的关系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 g=10m/s2,求物块的质量 m及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 山东省 2020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 3 参考答案 1.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第一个过程中初速度末速度和位移已知,我们可以列出位移速度关系式解出加速度,第二个过程与第一过程加速度相同,即加速度可以作为已知量,再次应用位移速度关系 式解出第二个过程所对应的位移. 解答: 解:设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 a,方向与汽车的初速度方向相反,已知汽车的初速度 v0=20m/s,末速度 v=0,位移 x=2m, 由位移速度关系式: v2﹣ v02=﹣ 2ax, 整理: a= =100m/s2, ① 第二过程中已知汽车的初速度 v01=40m/s,末速度 v=0,加速度为 a, 设位移为 X 由位移速度关系式得: 0﹣ v012=﹣ 2aX 整理得: X= ② 把 ① 代入 ② 得: X=8m 故选: C 点评: 本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属于比较简单的题目,解题 时要学会选择不同阶段重复使用同一个公式,这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 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 速度﹣时间图象中每一点表示该时刻所对应的速度,图线的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物体在该点的加速度,则根据图象的斜率可知加速度的变化. 解答: 解:由图象可知:第一秒内导弹匀加速运动,第二秒内导弹匀速运动,第三秒内导弹 匀减速,从第四秒开始导弹反向加速,第五秒末返回原点.故 ABC错误,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图象为高中物理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应能熟练应用 3.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牛顿第三定律. 版权所有 专题: 受力分析方法专题. 分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求得它对地面的压力. 解答: 解: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及拉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 则在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则支持力 FN+F=G; 解得它受到的支持力为 FN=G﹣ F;则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它对地面的压力为 G﹣ F;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要注意明确物体没有动,则竖直方向合力为零. 4. 考点: 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 力. 版权所有 专题: 摩擦力专题.。山东省20xx年高一物理必修1寒假作业3
相关推荐
0上施加一水平恒力 F,使两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两物体间细绳上的拉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面光滑时,绳子拉力大小等于 mmmF0 B.地面不光滑时,绳子拉力大小等于mmmF0 C.地面不光滑时,绳子拉力大于mmmF0 D.地面不光滑时,绳子拉力小于mmmF0 二. 实验题 . 9.( 6分)下图是做 “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D.阳光 → 草 → 兔 → 狐狸 29.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丁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 A.丙、乙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乙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乙的数量下降 D.甲、乙、丙的数量都增加 30.施用农药 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
式组: 2 5 3 ( 2 ) 3 1 5 xxx ①②,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20. (本题满分 5分 ) 如图,直线 AB∥ CD, BC 平分 ∠ ABD, ∠1=65176。 ,求 ∠2 的度数. 21. (本题满分 7分 )为了提高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增强保护汉字的意识,某县举办了首届 “ 汉字听写 大赛 ” ,经选拔后有 50名学生参加决赛,这
,惹得桥玄生气,威胁要让他的母亲改嫁,郡内士大夫争相劝谏,桥玄才停做这件事。 C.桥玄位列公 位时,推荐与自己素有矛盾的南阳太守陈球做廷尉,又奏请皇帝免去与皇帝有旧恩的太中大夫盖升之职并将其关押起来,皇帝没有同意。 D.桥玄 10岁的小儿子被人劫持,绑匪索要财物,桥玄不许,并催促已包围劫匪 的士兵发起进攻,自己儿子遂被杀死。 但从此劫持人质的事件再也没有了。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 114分)
考点,涉及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物的制备实验等,把握实验操作和实验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 C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9.只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 苯、乙酸、四氯化碳 B.乙醇、乙醛、乙酸 C.乙醛、乙二醇、硝基苯 D.苯酚、乙醇、甘油 【分析】 只用水就能鉴别的有机物,可根据有机物的水溶性和密度的大小异同鉴别,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
部规范所有法律行为的法,又被称为“管法的法”。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 立法法修正案新增规定,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这表明了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没有立法权 ③我国法律必须代表全体公民的意志④立法法的修正有利于规范立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月 22日是世 界阅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