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20xx-20xx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份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内容摘要:

① 《清明上河图》 ② 程朱理学 ③ 元曲 ④ 小说 ⑤ 汉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16. 某中学研究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 “ 走进京剧 ” 的黑板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 A乾隆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17.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 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18.《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 中有这样的评论: “ 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 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 ) A17世纪 初 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19.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 18 世纪 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 52家, 1809年 64家, 1830年 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的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20.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 “夷” 字。 ”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关系 B“ 天朝上国 ” 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21.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 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B“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 C“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D“ 近代欧洲 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船车之有两轮也 ” 22. 1918年底到 1919年 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 1919年 4月后, 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 舆论的变化反映出 ( )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